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长在2009年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总结讲话发布:2009-02-03浏览:2922下载232次收藏
在**县200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1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对2008年全县经济社会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2009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为目标,以“学青州、比贡献、促发展”活动为动力,团结拼搏,务实重干,强力推进“活力**”、“生态**”、“和谐**”三大建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预计,下同)149.2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24.4亿元、108亿元和1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4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5997元,同比增长2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0元,同比增长31.4%。
    2008年,“活力**”、“生态**”、“和谐**”三大建设在四大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各指挥部苦拼实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各项工作成绩斐然。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重点工作后的话说:三大建设的思路是科学正确、符合人民意愿的,建设成效是有目共睹、令人满意的,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绩在**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一)“活力**”建设高歌猛进、振奋人心
    2008年,“活力**”建设指挥部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强工业、关键上项目、核心增投入”的工作理念,强力实施工业经济“三百亿上台阶”工程,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7亿元,同比增长37%,超出市定目标7个百分点,占全市县区总额的近一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7.02亿度,同比增长54.4%,绝对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3190万美元,占市定目标的159%,总量和增幅居全市首位;实现对外贸易1049万美元,完成市定目标的161%,增幅全市第一、全省前三;成功申报河南省名优产品5个,数量居全市县区之首;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56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比重突破50%,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1、招商引资势头迅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四大班子上一线,乡镇部门齐上阵,社会各界总动员,全县上下“人人想招商、议招商、干招商”,竞相联系老板、广交朋友、提供信息、竭诚服务,招商引资氛围之浓、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外出之频前所未有。新建项目突破6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2个,超出市定目标8个,超5000万元项目13个,超出市定目标5个,工业投入再创历史新高,突破30亿元,完成市定目标的153%,全市第一,被评为“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先进单位”和“漯河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2、“飞地经济”优势凸显。充分发挥颍北产业集聚区招商平台优势,实施“飞地分税”激励机制,强力推进“亿元项目进园区”,各乡镇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实现了颍北产业集聚区项目集群落地。城关、杜曲、繁城、固厢、王孟等5个乡镇引进的联泰食品、豪峰食业园、天禹通信、汇华纺织、恒安纤棉、福建劲牛6个亿元工业项目落户颍北产业集聚区,总投入突破10亿元;大郭、三家店、巨陵、台陈4个乡镇也已分别完成了签约或选址工作,“飞地分税”机制有效破解了乡镇在项目建设中的区位、土地、资金和平台等因素制约。颍北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县乡两级项目建设主战场及投资的增长点和爆发点。
    3、战略重组注入活力。南街村集团立足资产优势,与香港枫桦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5000万元新上了环保塑料制品生产项目,与香港美泰贸易公司合作,签订了全威药业三期建设项目;龙云集团与福建劲牛合作,新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高档休闲食品生产项目;北徐集团与山东六合集团合作,双方筹资6000多万元建成年产60万吨精细饲料加工项目,通过战略重组,三村企业盘活了存量,走出了低谷,踏上了新的征程,焕发了新的活力。新瑞生化集团自寻压力、谋求发展,与天冠、双汇合资合作,走上新一轮跨越发展之路。
    4、投资环境亲商安商。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杯”、“社会各界评议部门”、“打黑除恶”等一系列亲商、安商活动,全县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外商满意度,纵向比前所未有,横向比遥遥领先,凡是来**考察的客商,对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清气正,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意识赞不绝口,今年6月,我县被评为“第二届外商眼中的河南省最佳投资城市”,联泰、豪峰、盼盼和巧巧等一批外来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闽商新一轮投资热潮。
    (二)“生态**”建设日新月异、鼓舞人心
    面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面对广大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强烈呼声,生态**建设指挥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改善民生为目标,高起点科学规划,广渠道多元融资,高标准、超常规建设,快节奏、跨越式推进,构筑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平台,打造了一批城市建设的精品亮点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城镇化建设的重大跨越。
    1、集聚区建设突飞猛进。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完善新区基础设施,着力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区、工业经济的爆发区和城市建设的亮点区。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大胆尝试,改革创新,采用bt合作、tot合作、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以行政居住区拉动工业区、信贷融资等模式,实现融资达2个亿,为产业集聚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资金保障。投资8200万元,建设**大道、纬二路等“三横五纵”8条道路达16公里,区内道路总长达到38公里,形成了“五横十纵”的路网格局,新拓展面积6平方公里;投资1300万元,对高速引线、市政中心广场和区内主干道进行高标准亮化、绿化,绿化率达到36%。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和县行政综合楼基本完工,在建住宅小区施工规模近30万平米。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
    2、民生工程惠民利民。倾听群众呼声,全力解决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老城区颍青路铁路立交桥、颍新路、颍松路、颍河路等大修工程,完成了人民路、新城路、颍松路、鑫瑞路、皇台路和游园广场的亮化、绿化工程;投资1800万元,实施黄龙渠雨污分流工程,配套建设管网8.7公里,实现污水入场;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顺利通过省级部门验收,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县污水处理厂以tot方式成功转让,实现了企业化运营;铺设供水管网20公里、燃气管网15公里,人民群众用水、用气条件进一步改善;为1384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132万元,住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农村环境治理得到国家环保部和省市政府充分肯定。
    3、城市管理显著加强。坚持城市建设、管理并举,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提升城市品味。以“学青州、比贡献、促发展”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城市发展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机关干部人人动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城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制定了城市规范管理办法,理顺了体制,建立了机制,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运作规范、工作高效”的大环卫管理体系,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10月份,我县率先在全市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核验收。
    (三)“和谐**”建设成效显著、激动人心
    “和谐**”建设指挥部立足三农,关注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建设,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县涉农部门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疏浚沟渠821公里,新建及维修桥涵500余座,新打配机井630眼,新增高效灌溉面积1.6万亩,新建标准化粮田1.1万亩,我县荣获漯河市“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奖杯;全县造林3.95万亩,占全市造林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一强,荣获省、市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称号;新增大型农业机械300多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43家,全县各类合作社达100余家,得到省市充分肯定。二是产业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全县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小辣椒16万亩、烟叶3万多亩,实现各种烟叶税收3500万元,为县乡财力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县新建并通过市级验收的标准化养殖小区21个,新建规模养殖场(户)150余个,出栏生猪达到131.5万头,确保了我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三是农业重点工作再创佳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1万吨,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增长,刘满仓副省长给予高度评价。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2、新农村建设创出新路子。按照“产业支撑、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因村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以南街村为代表的集体经济主导型、以北徐龙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小商桥台陈为代表的旅游特色型、以胡桥为代表的生态林业型、以小师梁岗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型、以娄庄为代表的合作组织引领带动型、以拐子李驼铺为代表的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型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引导全县五分之一的行政村进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梯次。抢抓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县乡公路完成路基66公里、路面43公里,新修通村公路67公里,改造危桥3座,完成投资5200万元,投资额比前三年总和还要多。新建农村沼气池1.2万座,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万多人,新修下水道1.5万多米,新装路灯900多盏,新建健身广场16个,文化舞台7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修建了陈星聚纪念馆,全面启动小商桥保护开发工作,新增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5处;维修改造农村学校39所,成功举办县一高六十年校庆,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省、市领先地位;投资5000多万元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农合监管员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6%;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顺利通过国家复核验收,被授予全国首批60个“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荣誉称号;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整治年活动,再次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全县人民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援建过渡安置房277套,充分展现了**人民仁慈博爱、乐于奉献的崇高境界。2008年我县先后获得“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河南省教育宣传先进县”、 “河南省民族工作四争创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工商、电业、广电、邮政、通讯工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审计、统计、监察工作服务大局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双拥、气象、科技、史志档案、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4、平安建设成效突出。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开辟“百姓论坛”,创办信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长在2009年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