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高技能人才发展对策探讨
内容摘要:
##市**区是一个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现代大型工业基地。然而由于一线生产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能缓解这一严峻形势,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上,对**区高技能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原因进行剖析,在理论上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学校为主力、以企业为后盾、以个人为基础的多渠道、全方位的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相信这一体系会对我区高技能人才的开发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能加快我区高技能人才开发的规模和速度,进而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紧缺 对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影响更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由于我国曾有一段时间不太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青工、技工断层,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市作为国家的大型重工业和老工业基地,在这方面面临的形势和所受的影响都将更为严重;而**区作为##的主要工业基地(其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位列全市第一),对其高技能人才发展对策的探讨就十分必要和有指导作用了。基于此,本文仅对**区的高技能人才开发作了尝试性研究,并且因第二产业是**区的支柱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66.1%),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放在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开发上。
1、高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和意义
1.1 高技能人才的界定及其作用
高技能人才既不是上面决策层、管理层的管理人才,也不是下面操作层、执行层的一线工人;他们是由于工业发展过程中生产的复杂化和操作的技术化而逐步产生的中间层,包括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其科学的定义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的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个中间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进行先进设备的安装调试,把精密的设计图纸物化为高质量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解决生产难题等。其作用简而言之是:在生产第一线中的技术骨干作用、质量保障作用、科技转化作用、技术文化的传播作用、劳动成果的创造作用。时代越发展,产品科技含量越高,中间层的作用就越重要。
1.2 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对我国的影响
目前,由于我国技工的技能素质差,高技能人才的大量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生产率低。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显示:1985-1999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工人的增加值)仅为2885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3.1%,美国的3.5%;二是产品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达2000亿以上;三是失业率高,下岗现象普遍。劳动者的操作性、生产性技术和技能严重短缺,阻碍了劳动者的就业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再就业的实现。四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从而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工程设计和现代管理难以迅速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0%,而我国仅为1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1.3 新世纪我区高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正如上面所说,高技能人才的大量缺乏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动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应对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严峻的挑战。第三,能适应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区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2.1 我区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先从全国来看;据调查,在我国进城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和没有技能的人占60%以上,而城镇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也比美国低22.5个百分点,比日本低27.2个百分点。城镇企业的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左右,高级工仅为3.5%,而日本高级工却占25%以上,美国高级工占35%以上。
从##市来看,##市现有城镇从业人员580万人,企业300万人,技术工人120万人。到2003年12月底,全市经过培训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62.7万,其中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0.6万,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8%,远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更无法与发达国家20%-40%的水平相比。而且,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62.7万人中,第二产业高技能人才仅4.9万,仅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287.6万的1.7%;其中高级工为4.3万,技师5728人,高级技师733人;分别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1.5%、0.2%和0.025%。③**区是##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区,其形势是更加严峻。从**区劳动局对全区高技能人才紧缺情况统计看,2005年全区高技能人才在装备制造业、通讯业以及建材业方面紧缺2500人,占从业人员的4%以上;2010将达到4000人,占从业人员的6%以上;而现有高技能人数仅占从业人员的2.5%,与发达国家20%-40%的水平相比,连其下线也未达到;且比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一个百分点。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区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重视高技能人才开发问题应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2.2 加快高技能人才开发面临大好时机
虽说**区高技能人才开发任重而道远,但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其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应对。去年年底召开了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强调“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在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已将高技能人才的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并且中国劳动保障部成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制定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从2004年到2006年,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其他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培养50万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牵头,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十五”计划总目标的实现等所形成的强劲的市场推动力以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日益重视,这都极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劳动者向高技能人才这个目标迈进。趁此大好时机,我区应该迎头赶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区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培训工程和振兴计划,把高技能人才开发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3、我区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成因分析
经综合资料分析,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3.1我区职业教育水平低
不可否认,一个地区的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成长的速度与当地的职业教育水平有很大关联的。然而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致使我市及我区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还是生源上都倍受冷落。这也使得本来起点就不高的职业教育就更加落后。其原由可归纳如下:
3.1.1社会上长期存在着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
在当前人们社会观念中,人们普遍将经济收入和职业声望作为衡量职业高低贵贱的主要标准。然而,由于受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大环境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和社会等级意识的影响,产业工人无论是在经济收入或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较低,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等方面难以享受与白领同等待遇。再加上其劳动条件相对较差、职业危险性相对较高等原因,社会大众对工人群体普遍采取远离姿态,这不仅表现在现有技能人才对自身岗位的不满和逃避,更表现在新生劳动力对一线生产岗位的回避,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职业技能教育对象的质量,增加了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难度。据某中职学校校长介绍,该校90%的农村学生中,有60%是双差生。生源的层次低不仅反映了我区职业教育水平较低,而且增加了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难度。
3.1.2 职
某区高技能人才发展对策探讨
本文2008-01-17 10:50: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9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