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支持无疑又是举足轻重的,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金融部门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金融服务情况
1、金融基础设施及系统电子化网络建设情况。目前,县域商业银行与邮政储汇机构均有较先进的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网络体系比较健全,市场体系功能完善。农村信用联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系统内电子化网络建设进展缓慢,会计基础核算基本以手工核算为主,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电子化、票据化程度较低,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后。
2、支付结算情况。金融机构服务功能逐步衰退。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信贷业务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业务品种急剧减少,新品种又发展不起来,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存款服务所”。目前,大小额支付系统在县域已推广运行,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主要通过系统往来进行业务处理,而农村信用社则主要通过信汇方式进行处理。
调查显示,县域各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方式仍比较单一,所使用的支付工具也比较少,县级金融机构主要办理支票、汇兑和信用卡业务,由于这些金融机构不仅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且已有的功能也逐步丧失,其最终退出县域这块阵地也就成为必然。最为重要的是,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结算手段落后,资金流通不畅,连接城乡的信用社还未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资金存取的通存通兑,很难真正成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主力军。
二、金融支农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
(一)金融支农体系的不完备与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金融支农体系的不完备,一方面表现为金融支农机构设置的不完备,xx市作为特种种植农业大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较大,尚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没有相应设立农业保险机构,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驾护航作用。金融支农体系的不完备,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支农定位、机制的不完备,弱化了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向大中城市转移的战略,对县域分支机构进行了整合、撤并,并集中上收了信贷资金的审批权限,造成县域分支机构仅有小额质押贷款权限和额度较小的个人消费贷款权限,其支持县域经济特别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从农业发展银行来看,尽管其业
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2007-12-05 22:08: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9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