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讲话
2007年7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实施招商引资带动战略以来招商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研究,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动员各地各部门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做好招商推介和引资工作,努力推动全区招商引资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下面,根据地委、行署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带动战略
2002年,地委、行署在充分分析区情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正式确立和实施“强农稳区、兴工富区、旅游活区,招商引资带动、城镇经济带动、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并把招商引资带动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狠抓落实。这一年8月,由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率队的地区党政招商团,首次赴广州、深圳、宁波、武汉四城市招商推介,开启了我区主动走出去招商的先河,迈开了走出山门、扩大开放的第一步。从2002年到2006年的五年间,在地委、行署的安排部署和示范推动下,我区招商团队不间断地出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成渝地区,掀起了抢抓机遇、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热潮,形成了党委、政府加强领导,人大、政协充分配合,部门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区招商引资驶入加速推进的轨道,引进资金总量一年一个新台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1998年至2001年四年间的4.7亿元,上升到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的106亿元,后五年是前四年的22.5倍,共引进项目1105个,涉及电力、矿产、农产品、旅游、城市建设及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众多领域。
在招商引资推动下,全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工业、农业产业化、城镇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社会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分析招商引资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带动了全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提升。在2002年招商引进项目的基础上,2003年我区引进到位资金比上年又翻了一番,当年,全区经济增长首次实现两位数增幅,2004年,到位资金比上年又增长了78%,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增长12.2%,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实现“十五”目标。2002年以来的五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比“九五”时期高出2.3个百分点,尤其是后三年,保持了12%以上的较高增速。去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5.01亿元,是2001年的3倍,五年年均增长20.9%。今年上半年,全区引资企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看好,纷纷开足马力生产,推动经济增长达到14.6%的历史新高;实现财政总收入8.85亿元,增长3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9亿元,增长20.5%。第二,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全区除了烟草、供电等行业有几个企业外,其他基本上是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小企业,当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61亿元。去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余户,实现增加值19.53亿元,是2001年的3.5倍,五年平均增幅22%,增速处于全省前列。其中,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6%。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51.4%,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上缴税金2766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0.1%。全区工业短腿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第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我区国民经济结构中长期占着主导地位,而二产、三产所占比例较小。随着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一批项目和资金进入我区二、三产业,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50.5:14.8:34.7调整为39.4:25.7:34.9,第一产业的比重降到40%以下,第二产业上升了10.9个百分点。第四,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创造了条件。五年间,全区招商引资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9万多个,不仅为城镇就业和安置下岗职工提供了空间,还带动原料供应、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出路,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第五,提升了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在外来资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感受中,全区从农村到城镇,从群众到干部,都深刻认识到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干部群众或公差外出或旅游休闲度假,都在推介家乡的优势资源、政策环境。大家抓发展的目光不仅盯住“争上”,更多地盯住了“引外”。在农村村民委会主任的竞选中,候选人在竞选演说时谈起了招商引资;在经济部门的年度工作安排中,招商项目、招商资金等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招商引资就是本领,招商引资就是能力,招商引资就是政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此外,招商引资不仅引进了资金和项目,也引进了技术、市场、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招商引资不仅推动了城镇新区开发,也推动了城镇旧城改造;招商引资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队伍。
五年来的招商引资实践,也使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招商推介,扩大铜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发达地区的政府、商会、客商建立广泛和紧密的联系。二是必须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保证招商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减。三是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招商工作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四是必须把软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连续几年开展软环境集中整治,不断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投资软环境得到优化,对外竞争力明显增强。五是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招商任务落实到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部门及其干部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终坚持。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用五年时间在全省实现总体小康。铜仁要实现这一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13%以上。我区欠开发、欠发达程度较深,经济总量小,投资拉动型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就是抓投资,就是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锲而不舍地从资本市场引进资金,引进生产性项目,支撑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目前,我们有大规模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的许多机遇和条件。从大环境看,国际上正处在产业大转移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一些对资源、能源要素依赖性强的产业急需寻找新的投资区域,一些市场依赖、劳动力依赖的产业也在重新布点。从区内的情况来看,我们一些原来不具备的优势,如交通、能源、城市环境等正在迅速改善,我区矿产资源、生态农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五年的招商引资,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对新上项目的土地、环保、能耗等控制越来越紧,审批程序越来越严。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招商引资新形势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加强。比如,我们对东部产业转移的研究不够,引资项目的针对性和可谈性不强;招商的联络洽谈水平不高,对重点客商盯得不紧,主动对接不够;我们的投资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不久前,省政府公布了2006年度全省投资环境考核评价结果,铜仁在全省排在第七位,比上年下降了一位。这说明尽管我们连续几年对软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但“吃拿卡要”行为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强装强卸、强揽工程、欺外排外、强行阻碍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同志对招商引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工作中遇到点挫折,就产生畏难发愁、悲观失望情绪。受以上因素影响,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热度降低、力度减弱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到位资金13.84亿元,与38亿元的年度任务有较大差距。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各级干部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招商引资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不招商引资,不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年初的目标不可能实现,长远的发展也没有基础。地委、行署召开这次全区招商引资会议,目的就是要求全区广大干部进一步深化对招商引资的认识,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不服输、不言败的劲头和勇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再掀招商引资新热潮,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二、认真研究招商引资思路和方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和效率
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五年来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讲话
本文2007-08-04 14:57:00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9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