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展县域经济论文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7-06-20浏览:2634下载266次收藏
发展县域经济论文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有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决策者们的热切关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和江海联运港口。全县行政区域面积6739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49.5公里,总人口8.1万。县辖3镇6乡,73个行政村,5个国营林场,境内还有一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一个省属国营嘉荫农场。xx县是我省北部主要麦豆产区之一。全辖耕地总面积131.62万亩,林业施业区面积550万亩,有林地面积3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境内有大小河流56条,可养殖水面1.8万亩,总体地形地貌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由于开发较晚,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拥有以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和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神州•嘉荫恐龙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特别是恐龙山曾因出土过鸭嘴龙、霸王龙、翼龙等多种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也因此被称为“恐龙之乡”。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命名。
    近年来,xx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培育壮大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强化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三色经济”( 以“双高”优质大豆种植、水稻种植为主的“金色经济”、 以绒山羊产业为龙头的“银色经济”和以民有林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实施“三项工程”(工业富县工程、非国有经济强县工程和旅贸兴县工程),实现“三个突破”(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上形成新的突破、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上形成新的突破、在财政增收上形成新的突破),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总体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县属生产总值完成97397万元,同比增长15.6%。农业总产值实现64776万元,同比增长11.2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30万元,同比增长30.1%,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财源建设先进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399万元,同比增长7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801元,同比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80元,同比增长9.5%。
    二、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开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富民强县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团结求实,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都必须从县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必须紧紧抓住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专题推进,集中攻坚;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环境,改进作风,强化服务;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民心,汇聚合力。这既是工作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则。
    尽管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我县地处边陲,开发较晚,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财政总收入与全省先进县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量小,竞争力较弱。二是稳定而强大的主体财源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财政收入的增加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使得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用于改善城乡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有限,财力紧张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发展县域经济论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