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特点及成果利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7-06-11浏览:2366下载207次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后,在对被审计者所在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上,专门向干部管理部门提交的关于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在财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承担的责任的报告,它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特点
    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来自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其审计成果不仅仅是“自用”,而更重要的是“他用”,即提供给干部管理部门使用。因而,客观要求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结果报告要让干部管理部门看得懂、用得上。能够为党委、政府或干部管理部门提供干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1、报告的定向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它是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弄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为管理、使用、监督干部提供依据。因其委托机关和审计目的的确定性决定了审计结果报告的定向性。它是严肃的上行文,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干部管理机关负责,不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和所在单位。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报告,第一基本要素不同:按照审计署六号令要求,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审计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事实和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意见和建议,虽然审计结果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大致相同,但在实践中也有差别,主要有:审计结果报告要有主送单位、主题词,部分审计报告中的内容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可以不做表述,否则显得内容烦琐,太格式化,如基本情况中被审计单位的经费收支状况、实施审计的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等在审计结果报告中没有必要表述,因为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关心的不是这些内容,而是关心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有关指标完成的好坏以及执行经济政策的情况,任期内有关经济决策有没有失误,总体经济状况是得到改善和发展还是经济状况恶化和退步,我们如果写些与这些无关的内容让决策者去读和使用,则显得累赘,也没什么意义。第二行文要求不同: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由于审计报告是给特定的使用单位报告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如被审计单位、政府、社会公众等,有时也向全社会公布(也就是审计公告),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其有严格的内容要求,行文也按照行文规范要求进行,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比较多,逻辑要求比较严谨。而审计结果报告是向组织人事部门报告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有时需要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审阅,不对外公开,虽然其行文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不是太严格,应通俗易懂,尽量简化,专业术语不要太多或将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使使用者尽量读明白,否则就失去了结果报告的意义,如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表述,我们可以直接对问题予以定性,可以分析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没有必要说明违反了什么什么法规,依据什么法规予以处理,因为处理是审计机关的职责。

    2、内容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人”,是一定层次上的“领导人员”;审计的内容是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它针对“领导人员”,针对“经济责任”,着重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指标完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小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特点及成果利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