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红曲米中七株红曲霉纯培养的分离鉴定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7-06-09浏览:2737下载293次收藏

摘要:从广西武宣地区的红曲米中分纯得到7株红曲霉纯培养。初步鉴定分属3类:m-1、m-2、 m-6属于紫色红曲霉类,m-4、m-5属于红色红曲霉类,m-3、m-7属于丛毛状红曲霉类。发现m-1菌株具有较为突出的红曲色素产生能力,通过形态观察和耐酒精、耐nacl实验,对m-1菌株进行了种的鉴定。

关键词:红曲米;红曲霉;分纯;鉴定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自1884 年van tieghen 首次分离出红曲霉,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几年红曲霉的许多功效相继被证实后,红曲菌的相关专利陆续出现。自1975年至1997年为止各国关于红曲霉的专利将近200 篇[1]。目前红曲色素应用是红曲研究的主要方向,近20年有近40%的专利都在此领域。1979 年红曲霉被发现可产生胆固醇合成抑制剂,红曲霉降血糖、血压及胆固醇功效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2]。

另外作为食品添加剂也是红曲应用的主要方向,有关添加红曲成为功能性食品的专利有31篇,且多在日本申请。还有用于生产各种酶的专利15篇,以及在化妆品、处理废水、饲料上的应用[3]。对红曲霉的研究已从红曲色素扩展到有关降血压、血糖及胆固醇,红曲霉抗菌作用等多个方面。

本论文报道了对广西所产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离纯化工作。对广西武宣一带的红曲米中的红曲霉进行分纯,得到了7个纯培养,进行了属的鉴定。发现其中一株有较为突出的抗菌能力(另文发表);还有一株有较为突出的产红曲色素能力。研究成果扩大了红曲霉的菌种库,为发掘红曲霉生物资源做了有益工作。

1  实验材料

1.1  红曲米:取自广西武宣地区,是居民制作红糟酸所用的发酵剂。

1.2  培养基:富集活化液:120bx米曲汁900ml,乳酸7ml,无水乙醇100ml,于121℃灭菌20min,使用时以无菌操作加入30ppm链霉素。分纯培养基: 120bx米曲汁900ml,6%nacl,2%琼脂,121℃灭菌30min。

2  研究方法

2.1  红曲霉的分纯与鉴定:取红曲米25粒放入100ml富集活化液中,30℃培养5天。采用

米曲琼脂汁培养基,对数稀释倾注法分纯。以无菌操作将生长迅速、健壮的菌落,挑取放到

富集活化液中继续富集活化,待培养5天后重复上述分纯操作,经过多次操作就可以分离得

到红曲霉纯培养。

    通过菌落形态、菌丝体形态观察,耐酒精、耐nacl实验,进行红曲霉纯培养的鉴定。

2.2  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研究:用米曲汁培养基,遮光,32℃,160r/min 培养六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色价。

3  实验结果

3.1  红曲霉的富集活化

活化培养的第二天,红曲米开始有附着的白色菌丝;第三天红曲米上浮,米身附着大量菌丝;第四天红曲米全部上浮,菌丝开始粘连;五天以后出现白色菌膜;七八天后白色菌膜转变为红色。根据菌体质量测定,红曲霉生长对数期大约处于第五、第六天,最适合用作接种材料。

3.2  红曲霉的分离鉴定:

3.2.1  菌落形态特征。红曲霉培养初期都为白色小菌落,经过培养后,菌落开始老熟,表面的颜色变化比较丰富,有的菌落颜色开始改变,逐渐变成橙色、浅蓝色、灰色、铅灰色和灰白色等;菌落的主要形状为皮膜状和绒毯状,大多菌落有放射状的沟纹,边沿一般比较整齐。得到7个纯培养,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7株红曲霉纯培养的菌落形态

菌株   菌落大小   正面形态      皱折      颜色    侧面观     背面颜色    

编号    (mm)                                  

m-1     38       圆形绒垫状    辐射状     红色      凸起      深红色

m-2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红曲米中七株红曲霉纯培养的分离鉴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