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罐头加工工艺研讨论文
摘 要: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实验,对山药罐头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条件为护色液cacl2浓度为1.5%,65℃下预煮30 min,装罐液中黄原胶浓度为0.3 %,糖酸比为133,杀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罐头产品感官与品质最佳。
关键词:山药;罐头;加工工艺
作者简介:焦云鹏(1977-),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山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滋补保健佳蔬,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抗病机理正逐步被发现和证实,并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山药耐藏性差,易褐变,因此,探索一条山药深加工的方法势在必行。
本文以罐头制备工艺为主要的技术手段,以优化加工工艺参数为主要目的制备山药罐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预煮温度、预煮时间、黄原胶添加量、蔗糖添加量等加工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山药的利用价值,实现山药深加工目的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设备
淮山药、白砂糖(市售)、黄原胶、氯化钙、氯化钠、柠檬酸;
电磁炉、不锈钢刀、温度计、量筒、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fa2004n型)等。
1.2 工艺流程[1]
原料的选择与清洗→去皮护色→切分→预煮→装罐与注液→排气、杀菌与冷却→成品。
1.3 工艺要点
1.3.1 原料选择和清洗 选择无病虫害无虫蛀、少黑斑、无损伤的粗壮山药,流水冲洗干净。
1.3.2 去皮护色 一般采用手工去皮或机械去皮。去皮后的山药很快投入护色液(0.2 % 柠檬酸、1.5 % cacl2和0.5 % nacl的复合溶液)中护色2 h[2]。
1.3.3 切分 将山药茎条按长短切成10 cm~10.5 cm的长条。
1.3.4 预煮 护色好的山药投入65 ℃水中预煮20 min~30 min,山药和预煮液的比例为1~1.5。预煮后山药迅速用流动的过滤水冷却冲洗掉山药外表的护色剂。
1.3.5 装罐与注液 剔除不合格山药块,按大小、形状分级计量均匀装罐,然后将煮沸过滤后的装罐液(白砂糖40%,柠檬酸0.3%,黄原胶0.3%)趁热装罐,每罐注意留顶隙3 mm~8 mm。汤汁温度在85 ℃以上。
1.3.6 排气、杀菌与冷 采用90~95℃排气箱,热力排气5~8min;采用真空密封,真空度要求控制在0.055 mpa~0.07 mpa之间;密封后立即杀菌,杀菌公式为5´~20´,10 min/100 ℃。分段冷却
山药罐头加工工艺研讨论文
本文2007-06-09 14:08: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