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博析
摘 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极大的利率风险考验。本文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表现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在现实国情下的切实可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受到很大的考验。其中利率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蕴藏的风险,寻求控制方法,是摆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通常是指在一定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下,官方利率或市场利率变化给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造成的影响。历史上美国在利率市场化后,其部分商业银行也曾遭遇过比较严重的利率风险。当时,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被银行并称为三大金融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risk)、收益率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基准风险(basis risk)和期权性风险(optionality)。
1.1 商业银行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就是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成熟期错配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例如,如果商业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1.2 在重新定价不合理的情况下,会对商业银行造成收益率曲线风险。
这是在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形态的变化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例如,若以五年期政府债券的空头头寸为10年期政府债券的多头头寸进行保值,当收益率曲线变陡的时候,虽然上述安排已经对收益率曲线的平行移动进行了保值,但该10年期债券多头头寸的经济价值还是会下降。
1.3 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重要利率风险就是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
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博析
本文2007-06-09 12:07: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