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7-06-09浏览:2774下载147次收藏

摘要:本实验先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再通过放大实验对最佳培养条件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果:最佳培养条件主要参数为:ph4.5、葡萄糖:10g/l、酒石酸铵:0.2g/l、吐温-80:0.2g/l。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木素过氧化酶,藜芦醇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简称p. chrysosporium)是一种丝状真菌,区别于单细胞微生物。菌对底物进行降解时,其次生代谢活动对反应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一定的营养组分和严格的偏酸环境(ph约4.5左右)。其对底物(染料)的降解主要是依靠其次生代谢产物——胞外木素分解酶系。胞外木素分解酶系的发现是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木质素研究的重大进展。该酶系是一组同功酶,由两类酶构成: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s,简称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 dependent peroxidases,简称mnp)。kirktk[1]小组于1983年首次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发现木素过氧化物酶,并发现该酶与赖锰酶(mnp)、漆酶(laccase)构成木素降解酶体系,该酶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对底物的氧化是高度非特异性的,广泛研究表明,该菌可以降解多种染料,包括偶氮类、三苯甲烷类、杂环类、聚合染料等,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目前该菌已成为这类研究的模型菌种。在国外,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各种结构各异的污染有机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他们已在木素降解酶系的生产、酶系的性质、酶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利用酶系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而我们国内的研究却起步比较晚,开始于九十年代初,主要在木素过氧化物酶的生产条件和木素酶漂白纸浆废水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3]

pasti[4] 已完成了 p. chrysosporium 产生的 lip对 22 种偶氮染料的氧化速率的测定。而且在整个合成阶段lip的合成量要比mnp大得多,再加上lip能降解木质素的模型物,因此lip在木质素的降解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后来的主要研究酶。[5] 本文主要通过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设计法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再通过放大实验对最佳培养基条件进行验证比较。从而最终确定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最有利的培养基方案。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菌种  黄孢原毛平革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5.776)。

斜面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煮汁1000ml,蔗糖20g,琼脂20g,ph4.8~6.0。

基本培养基:葡萄糖,酒石酸铵,吐温-80,以上成分的量按正交表设计添加。醋酸缓冲液10mmol/l(ph4.5),kh2po4 2g/l,vb1 1mg/l,0.5m藜芦醇溶液1.0ml/100ml,微量元素混合液70ml/l,注意此时分不同ph值(4.0、4.5、6.0)。

微量元素混合液(l-1):氨基乙酸:0.5g,mgso4·7h2 o:3g,nacl:11g,feso4·7h2o:0.1g,coso4:0.1g,cacl2·2h2o:0.1g,znso4·7h2o:0.19g,cuso4·5h2o:0.01g,alk(so4)2·12h2o:0.01g,h2bo3 :0.01g,na2mo·2h2o:0.01g,mnso4·h2o:0.01g。

0.1%标准葡萄糖溶液:准确称取1g无水葡萄糖(预先于100~105℃烘干),用水溶解,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