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炼糖糖浆亚磷双浮法澄清新工艺
摘 要: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炼糖过程中,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不但要生产一级白砂糖,而且要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优级白砂糖。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大量的室内试验,证明亚硫酸磷酸双浮法工艺具有澄清脱色率高、所耗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质量好的特点,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关健词:亚磷双浮法、磷浮法、亚磷浮法、澄清剂、色值、脱色率
作者简介:李素贞,女,51岁,1982年华南工学院制糖专业本科毕业,现任广东顺德糖厂制糖工艺工程师。
广东顺德糖厂自1980年4月首次将磷浮法工艺用于炼糖生产后,许多年来,一直都采用该流程炼糖,它比原来的亚法工艺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流程短、清度高、收回低、煤耗低以及劳动力强度小等优点,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级白砂糖,但当原糖质量差,色值超过80st°时,由于澄清脱色率的限制,则用磷浮法也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的形势,在炼糖期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不但要生产一级白砂糖,而且要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优级白砂糖才能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提出一种亚硫酸磷酸双浮法的生产新工艺,这种工艺具有澄清脱色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原有的亚法糖厂基础上改用该工艺时,所耗的投资少,生产的产品质理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取得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于88年进行工艺及设备设计,89年上半年设备制造及安装,下半年投产后取得显著效果,澄清脱色率达72~78%,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出口优级糖的质量标准,为我厂的产品能打入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1 亚磷双浮法试验
1.1 气浮原理
众所周知,糖浆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的悬浮颗粒及带阴离子的色素,由于糖浆浓度高、粘度大,难以用过滤和沉降的方法除去,气浮提净的原理是根据糖浆中色素绝大部份属于阴离子以及含有大量极微细的悬浮颗粒,它们大部分形成水膜(水化层)和带电荷而悬浮,利用初起表面带正电的磷酸钙的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悬浮微粒及色素,再通过充气打泡,加入絮凝剂,使糖浆中产生大量极微细的空气泡,悬浮物与磷酸钙絮凝交织网络在一起,形成比重只有0.6左右的泡渣,而糖浆的比重大约为1.26,使其产生比重差而上浮,通常将磷酸钙的自身絮凝称为第一次絮凝,而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作用,称为第二次絮凝,它在磷酸钙一次絮凝的基础上架桥,将它们进一步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絮凝物构成更多的网状结构,将糖浆中的悬浮微粒及色素捕捉得更完全,同时也捕捉更多的气泡,从而形成较大的含有大量气泡的密实泡渣,能够迅速浮清分离,从而取得较好的澄清效果。
1.2 磷浮法、亚磷浮法及亚磷双浮法的试验流程比较
1.2.1 磷浮法试验流程
复筛回溶糖浆 △→ 加磷酸 → 加石灰调至中性 → 加热 →
部份糖浆打泡充汽 → 混合后加php → 浮清
1.2.2 亚磷浮法试验流程
复筛回溶糖浆 △→ 加磷酸 → 加石灰调至中性 → 加热 →
硫熏中和至中性 → 部份糖浆打泡充汽 → 混合后加php → 浮清
1.2.3碱式亚磷浮法试验流程
复筛回溶糖浆 △→ 加磷酸 → 加石灰调至碱性 → 加热→
硫熏中和至中性 → 部份糖浆打泡充汽 → 混合后加php → 浮清
1.2.4亚磷双浮法试验流程
该流程分两个阶段
(Ⅰ)复筛回溶糖浆△→ 加磷酸 → 加石灰 → 硫熏中和至碱性
部份糖浆打泡充汽 → 混合后加php → 浮清
(Ⅱ)取第一次浮清糖浆用磷酸调整酸值至中性 → 部份糖浆打泡充汽 →
混合后加php → 浮清
 
浅论炼糖糖浆亚磷双浮法澄清新工艺
点击下载
上一篇:论白浆厂氯气系统运行经验下一篇:糖品分析用的无毒澄清剂之研制
本文2007-06-09 10:11: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775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