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探讨与思索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7-03-30浏览:2098下载212次收藏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近年来,我们对形成国库资金风险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其表现形式和产生根源,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的措施及对策。
  一、国库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一)国库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
  国库资金风险不是一种孤立的风险现象,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风险系统,由一系列风险点和链所组成,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点线式”、“链条式”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决策风险链、管理风险链、制度风险链、操作风险链、其它风险链等。在这些风险链条上,又凸现着无数个风险点。譬如:操作风险链,显性的风险点有: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对操作程序和规章不熟悉、违章操作;操作人员警惕性不高,操作过程中名章、口令、密押泄漏、被盗用;工作人员因请假、工作变动、工作不衔接,出现账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

  (二)国库资金风险的主要特征

  国库资金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三种:

  一是风险的智能化。从国库风险案例表现出来的情况看,作案分子大都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他们以制度程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伺机进行作案,其风险有明显的专业性。

  二是风险的隐性化。这些风险一旦形成,不能及时发现,查找和堵漏极为困难,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三是风险的恶性化。从暴露出来的国库风险案例,金额少则数千万元、多则数十亿元,涉案金额之巨大、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由此可见,国库风险案件频发不仅给国家和银行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败坏了我国银行业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形成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

  (一)思想认识的错位

  一是思维模式滞后,对国库的理解仍然定位在简单操作的思维模式下,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管理松懈。二是识别风险能力弱化,措施不力,对国库风险管理切入点把握不准,对一些倾向型和苗头型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从而使内部管理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违章不纠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工作责任心缺位

  国库工作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工作,已被列入人民银行的露天发行库,但是少数国库人员因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在国库会计核算程序、方法、制度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国库人员不熟悉业务,不负责任和工作随意性操作,是形成国库风险的直接原因。

  (三)内控管理的失位

  一是内控风险对象不广。一些行将内控风险单纯视为国库人员工作的一般要求,在很大程序上没有将其作为确保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执行、有效控制风险、促进业务稳健运行的保障,削弱了国库内控牵制风险的作用。二是内控风险缺乏整体定位。实际工作中,尽管内控风险被分解到各项规章制度中,然而,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控制风险评价标准,不利于风险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裁定。

  (四)监督检查不到位

  对国库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是了解国库基本情况,发现问题,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较好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职能及相关部门检查工作欠扎实,不细致,国库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问题和隐患,没有限期整改或进行跟踪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国库风险的漫延。

  三、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的对策

  当前,随着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的升级运行,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包括现代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在内的多种资金清算方式,国库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保障国库资金安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探讨与思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