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名基层药监工作者对宁夏食品药品监管六年创业历程的回忆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7-03-20浏览:2419下载173次收藏

回眸宁夏药监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引言
“齐二”与“欣弗”等药害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落马,使全国民众一片哗然,谁是药品安全的守护神?人们开始质疑,药品监管部门一天在做些什么?为了解答这一质疑,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药监人,愿意带着你们——亲爱的读者,走进宁夏药监,看一看我们是如何以西北汉子的坚韧刚毅和进取,来一点一点地筑建宁夏药品安全的堤坝,有愧无愧自当用良心去评判。也一并以此文献给艰辛奋战在药监战线上的同仁。
声明本稿件为大秘书网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大秘书网共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苦难时光如梦的流失了,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依然尘封不了那段苦涩的岁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物资都是在严格的控制下,以计划分配的方式向民众供给的,当然,药品更不例外。那时在药材公司工作的人大概都能记得,一个卫生院想一次性从公司购走五盒青霉素钠注射液那一般是一个奢想。在这样一个什么都奇缺的时代,因药品的短缺而导致的灾难,在我的身边、我的家族中就没能幸免:那是我二叔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只有八岁,其中两个是与我天天和泥巴、捉泥鳅形影不离的伙伴。一次很普通的细菌性痢疾,由一个孩子得病,在三两天内便迅速传染给另外两个,等我二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赶天黑把三个孩子送到乡卫生院时,卫生院除仅剩下一支庆大霉素注射液,再没有一样能有效控制病魔的药品。就是这一支药,神奇地保住了老大的性命。而另外两个,也就是我的两个伙伴,在费尽周折拦了辆车送往县医院的路途中,再也没能醒过来。当时懂事不多的我,每每听到二叔二妈惨烈的泣哭声时,会忍不住瑟瑟泪下。三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想起此事,仍让我心头落泪。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中国送上了蓬勃发展的征途,一切都在狂热的发展。此时的药品市场也和其他商品一样随之剧烈的膨胀。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时期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规范市场的速度,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凸现。那是1994年,我有一个同学从卫校毕业在卫生院干了两年后,看到经营药品的商机,停薪留职自己开了一个个体诊所,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也和其他人一样,经常在西安药市去进药,一年时间下来,他净赚了相当于自己五年的工资。正准备大干几年的他,却因为药检所的一次药品抽检让他明白了一切。当时全区只有两个药检所,对涉药单位的药品抽检一般一年最多轮流一次。在对我同学诊所的抽检中,抽检人员说,你诊所里面的药品,百分之五十的有质量问题,但每抽检一种要收几百元抽检费的,因为在你这儿是第一次抽检,我们的意见是抽你两样药品,其他有问题的你自己销毁算了吧。我同学在惊讶之余赌气说,你随便抽十样药品,如果真如你们所说,我将洗手不干了。就因一次赌气,使他知道了自己被抽检的药品有60%的为假药!我的这个想多争点钱但也不忘救死扶伤是其最基本的底线的老同学,怎么也不能相信,自己为了防止购进假药,全是从挂着这公司那公司的地方进的药,没想到自己却整整经营了一年假药,没想到自己是在以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劳取暴利!当他明白过来的时候,作为一个有点良心的他,便决然关掉了诊所回到原单位上班。

有人说,中国老百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十年间,整整吃了十年的假药,这虽然说的有点过头,但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不怪政府监管的无为,也不能全怪经营者的良心泯灭,这是时代的造就,这是改革发展过程中难免产生的问题。

 

变革

 

时光如电穿梭,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地走过了新旧世纪的交替,更幸运的是,新世纪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好运,比如药事领域,决策者积五十年之经验,突破旧制,一朝决断,在全国省以下组建了垂直管理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老百姓怨声载道的药品市场开始有了专管机构。药品专管机构的建立,是中国药事领域的一次飞跃,亘古未有的变革,也是中国药品监管史上一次空前的时代创举。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既有塞上江南的美丽,又有大山巍峨、大漠逶迤的粗犷。在这片土地上,全区区、市、县三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0年起也在药监体制改革中相继建立。宁夏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沉履

 

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开始正式对外办公。

大概涉足过药品领域的人可能都记得,当时药品市场的混乱程度一般人一定无法想象,全区80%以上的涉药单位没有“药店”与“诊所”之分,一间斗室,既当药房,又当病房;50%以上的涉药单位没有任何合法证照;而在批发方面,有无任何资质证照就批发药品的,有在自家院子的住宅房内设一个仓库立地操办的,有推着一个自行车走村串户的,甚至有兽药经营单位堂而皇之批发人用药品的……

面对这样的一个药品市场,在没有一个基层单位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工作,这成了一个难题。但无论如何是不能等待,那么只有出击。区局党组经过慎密考虑,决定先抛开一些细节,从抓大案抓要案开始,扩大监管的震慑力和影响。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难度不可想象。有这么一次,区局药品稽查处得知某个县的畜牧站在大量向外批发人用药品,之前,有关部门曾要求其停止该行为,但却屡禁不止。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执法人员查封了该单位违法经营的药品。在欲拉走这些药品时,可找了好几遍车,但在当事人的操纵下,给的运费再多都没有人愿意拉这些药品。在好不容易从外县找到货车来拉时,一位主管该单位的农业局副局长竟然发动所有的职工阻拦,并且自己站在药品库房门前喊:“谁是有种的,就来拉!我这么大的一个官,我怕谁!”。

一个国家干部,一个小小的副科长,面对大多都是处级干部的执法人员,面对协助的公安干警,竟然这样猖獗。可见人们当时对药品违法行为的漠视程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局的执法人员,今天在这个县,明天在那个市,几乎没有在机关呆过,天天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虽然在正义和法律的支持下,诸如秦扬风湿病医院制售假药案、银屑敌假药案等一个个狂妄的重大违法行为终于被逐个拿下,但所经历的重重险阻只有亲历者知道。

从2001年开始,全区市县两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成立。说是成立了一个局,可不怕人笑话,当时的各个市局只有五六个人,而县局只一个局长或一正一副局长,人们笑称为“光杆司令”。更严重的是,所有的市县局全部是无房子、无车子、无票子的“三无单位”。

就是这一个个“光杆司令”,租上一两间寄人篱下的房子,推出已经多年不用的自行车,从早到晚,从乡到村,一个药店、一个诊所的挨个上门统计,仅用了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了各自辖区所有涉药单位的大普查。并在掌握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向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本地的药品监督管理五年规划。一位县药监局局长在上任三个月后,一位原单位的同事在碰到他时调侃说:“你高升后,怎么几天不见就变成一个炭客了?”是啊,两三个月不停息的下乡,一身的风尘和一脸的憔悴,不像“炭客”才怪呢。

全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在刚挂牌成立时,几乎没有几个平民百姓知道这个新挂牌的部门是干什么的。时不时有人进来说要批发些药品的,甚至有人还向药监局推销药品。当然,药监局常常会被叫作什么“药检局”、“药检所”、“药政局”、“药管局”等,还经常被当作卫生局的下属单位。

正是在这一个一个的苦楚中,全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正式撕破了尘封已久的历史长空,艰难地迈出了脚步,全区真正意义上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始拉开帷幕。

 

苦战

 

从2002年春夏开始,全区各级药监机构按照岗位需求开始陆续调进工作人员,也首次配置了执法车辆。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一个个标有“宁夏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白色长城皮卡车,载着三五个药品执法人员,经常出现在了乡村的山梁和沟壑。

也正是从这时起,对药品违法行为全面大清理行动正式开始。90%以上的工作人员坚持工作日天天下乡上门监督检查,从这山到那梁,从这沟到那壑,从这乡到那村,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力求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一名基层药监工作者对宁夏食品药品监管六年创业历程的回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