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7-02-27浏览:3024下载252次收藏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而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如果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发展乡镇企业,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企业用于生产,多年后该企业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贴,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暴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现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等,也表现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现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现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一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企业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企业的关系被扭曲,企业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