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2006年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07-02-22浏览:2732下载216次收藏

加快发展步伐     构建和谐社会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2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鄞州区  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回顾总结中共 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确定我镇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  镇第十二届委员会、中共镇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执政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我代表中共  镇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依靠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镇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 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攻坚克难,综合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针对 实际,围绕建设“文化鄞江、生态鄞江、旅游鄞江、休闲鄞江”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双优”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稳中求进,好中求优,始终保持镇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4亿元,比2001年的2.8亿元增长94%,年均增长18.9%;财政总收入2.15亿元,比2001年的0.33亿元增长552%,年均增长110.4%;农民人均收入                     7633元,比2001年的5025元增长52%,年均增长10.4%。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品牌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收入。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收入1.19亿元,比2001年增长54.3%,村级集体净资产5858万元,比2001年增长327%,2005年村级可用资金达2151万元。2005年荣获区级农业先进镇乡称号。一是努力稳定粮食生产。通过落实订单指标、服务种粮大户、制止耕地抛荒等办法,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每年超额完成12万公斤的粮食订单任务,2005年粮食复种面积达12000亩。二是加快推进“百家园”工程。利用资源优势,着力开发建设以澄浪潭垂钓休闲中心和金岩寺观光休闲果园为重点的“百家园”工程,促进了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澄浪潭垂钓休闲中心已初步形成集垂钓、餐饮、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娱乐休闲场所。三是注重农业品牌建设。“清沅”和“它山堰”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清沅”杨梅获得浙江省首届杨梅展精品奖,“清沅”芋艿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蔬菜和宁波市名牌农产品,“它山堰”白茶连续两届获得宁波市“中绿杯”国际茶文化节金奖。四是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五年来,共投入资金2266万元,分别完成全镇7958亩农田标准化建设和 5000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河道砌石、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森林防火生物林带建设,切实做好全镇河道保洁工作。五是认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扎实开展农民科技教育。五年来,全镇有528人参加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领到绿色证书的农民达356人。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升。通过引导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改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服务,全镇工业经济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88亿元、销售24.07亿元、利润1.6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22%、117%、143%。一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采取优质服务、树强扶优等措施,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基本形成了汽车配件、针织服装、机械配件及电器、电子产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目前,全镇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已达到42家,为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二是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在外资引进上,重点做好以外引外文章。2002年以来,全镇协议利用外资2553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489万美元,其中2005年实际到位外资1605万美元,超额完成区下达的400万美元外资引进任务。2002年由于引进外资成绩出色,荣获区引进外资贡献奖。在外贸出口上,全镇现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7家,2005年完成自营出口3706万美元,比2001年的      1753万美元增长111%。2005年荣获区外贸出口铜奖。三是技术创新步伐逐步加快。2005年工业技改投入2.3亿元,完成技改项目12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亿元、销售2亿元、利润3128万元。2002年以来,共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2只,企业申请获得专利26项,引进各类专业人才452名。其中路润冷却器厂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其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区级工程技术中心;英博啤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加大技改力度的同时,开展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4年通过市第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审核,2005年获得省第一批绿色企业称号。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加快房产、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步伐,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572万元,同比增加41.7%,在地方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4.3%上升到2005年的17.3%。以“山水人家”和“明星苑”等楼盘为重点的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并以房产开发为切入点,带动传统商贸业、家政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重点加快它山堰旅游项目开发。在浙洽会期间,我镇与深圳天海集团等合作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目前正在办理公司注册手续,合力开发它山堰文化休闲旅游区,提出了“千年古镇,唐朝宁波”旅游发展口号,为把鄞江建设成为旅游特色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审时度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

五年来,我们以创建市级生态镇为目标,通过完善规划,实事工程建设、新村建设等途径,尽力为民办实事,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面貌正在逐步得到改善。2005年荣获区级村镇建设先进镇乡称号。

不断强化城镇规划和管理。根据区委、区府的统一部署,已完成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设计,扎实搞好重点区域改造和调整完善镇区控制性规划;委托宁波环保科研设计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实现我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年和生态绿化年建设活动。成立并充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切实搞好城镇管理和违章建筑整治,农村建设秩序逐步好转。大力实施卫生保洁制度,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镇容镇貌逐步得到改善。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打破镇区南北交通阻滞状态,构筑环状路网,投资6000万元的环镇东路工程从2005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全面完成明州大道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共拆迁房屋12370平方米,征用土地160亩,并配合做好道路沿线管线移位、弃方场地落实等工作,明州大道已顺利通车;中巴车公交化改造顺利完成;农村水网改造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镇尚有3个村正在施工或即将竣工验收,其余各村均完成了水改任务;分别完成悬慈至卢王、蓉峰、鲍家坎及芝山至大桥的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同时,积极配合甬金高速公路鄞江段施工建设、东兴村姜家山移民房建造安置、公交场站设置、芝山11万伏变电所工程、皎口水库引水工程、区民兵训练基地和鄞州看守所迁建项目等市、区级重点工程建设。

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加大镇村美化、绿化、亮化投入,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利用废弃宕山、荒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2006年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