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栏目:规章制度发布:2007-02-03浏览:2806下载225次收藏

总厂的“三废”治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在采取综合利用、二级处理、层层把关、减少排放的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和环保科研相结合,运用科研成果,提高“三废”治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节 "三废"排放管理

        
一、废水排放管理

一期工程投产前,对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悬浮物等17种污染物的排出,制定了严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979年1月始,试行污水处理厂与生产厂签订污水处理经济合同。各厂按规定的排放浓度,每排放1吨污水向污水处理厂交纳处理费0.16元。超标排放按其排放的污水量、浓度罚收超标处理费。1979年2~5月,涤纶、维纶、腈纶、化二等生产厂超标排放各种高浓度污水达50天,致使污水处理厂出水超出国家排放指标达42天。是年,处理污水1595万吨,收费313.6万元,其中罚款87.9万元。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为80.8%,合格率79.2%。每吨污水处理费用0.14元。

1982年5月,制订《总厂环境保护奖惩条例》。翌年二季度起按照包、保、核责任制对各分厂环保工作实行考核。是年,污水厂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上升到96.3%,合格率上升为99.7%,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为0.12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1986年10月起,实行目标管理和排污总量控制。总厂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年初下达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按季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单位再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班组,每季与奖金挂钩考核一次。金山县对总厂排放的氨氮、耗氧量、油、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实行征收超标排污费。1987年起,万元产值排污量开始下降。是年,化学耗氧量28.91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17.4%;生化需氧量1.4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30%;油0.45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55%。

1989年7月,实行优质低价,劣质高价收取排污费的新办法。同年,总厂与金山县联合组成水源保护办公室。将总厂沪杭路以北至金山县枫亭公路以南的紫石泾、张泾河水域;浙江平湖县金丝娘桥至金山县金卫西门黄姑塘水域;金山县运石河水城以及上述河、泾、塘两岸纵深各1公里陆域划为水源保护区、对区内有液体废弃物排放的企事业单位和船只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颁发排污许可证、交纳排污费等管理措施。

二、废气排放管理

1976年7月,乙烯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首次发生农业赔款1.92万元。1979年4月5日~5月4日,乙烯浓度超过排放标准达16天。5月3日,浓度超标达0.472ppm,致使金卫公社493亩油菜落花,阴荚增加,赔款近万元。至1982年,先后赔款6次,共计17万余元。

为控制大气污染,1982年,由化工一厂、化工二厂、塑料厂组成乙烯联防小组,采取从工艺上把关,减少泄漏和排放等措施,同时在《环保奖惩条例》中规定:因烟尘、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除酌情赔偿危害损失外,并处以每台设备每天次100元罚款。1983年后,废气污染农业赔款事件基本消除。

1988年,金山县环保局开始对总厂地区的燃煤锅炉烟道气排放进行监测和收费。

三、工业废渣与生活垃圾管理

建厂初,生活垃圾就近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倾倒在2号泵排水口外以及从戚家墩到纬九路一带的沪杭公路两旁。因管理不善,二次污染时有发生。

1982年,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合堆场——山阳乡新江堆场建成启用。二次污染明显减少。对随意倾倒废弃物而影响厂容的,处以200元/吨的罚款;对倾倒在海堤外污染杭州湾水质的,罚款加倍。

1985年初,纬八路临时堆场启用,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开始分开堆放。1989年,投资200万元,在纬五路二期围堤处建工业废渣堆场,占地7900平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