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委副书记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07-01-09浏览:2668下载280次收藏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和理解,我个人认为,作为##这样一个致力于实现县域经济突破的地区,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发展现状与社会和谐程度,把握好改革力度与人民群众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尤其是应该注意平衡城乡人民群众企盼和谐发展的愿望,统筹做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按照这次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就和谐社会的问题我谈一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内涵,用全面思考问题的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1、对和谐社会内涵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政绩观。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是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
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比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和谐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是社会转型的需要。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由世界低收入国家跨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既有可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这一关键时期,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社会结构转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出现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现在,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因此,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高度重视收入差距问题,建立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平稳过渡,成为我们党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二是避免发展差距过大的需要。很少有哪一个国家不存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但我国的上述差距拉得过大,而且还在扩大之中,这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障碍。城乡差距。虽然近几年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但农村依然是中国大地上最落后的地区。甚至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有专家指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发展相差10年左右。工农差距。正在转向技术密集型、规模扩张的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委副书记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