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6-11-30浏览:2082下载195次收藏

    内容提要:近两年来,面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的分析,就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存在的八个方面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六条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农村经济  信贷支农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近两年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信贷支农工作成效显著,而且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及对县域经济信贷功能的萎缩,其支农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面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及农民的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农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传统的农业已不再是农村经济中唯一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来源,一些新型的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含量高的特种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及工商业正在因地制宜地逐步兴起,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更产生了积极的催化剂效应。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信贷投放上如果仍然固守“春贷、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且对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份额呈萎缩趋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养殖业、特产业和庭院经济等非传统种植业所占份额逐年上升;二是以乡镇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改造和扩张资金需求量加大;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跟进;四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急速下降,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飞速上升,农村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极快。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农村信用社如果仍沿用过去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迫切要求农村信用社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杠杆调控作用弱化。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致富奔小康路上面临着很多困惑。过去是春耕秋收送公粮,种什么、种多少、交多少,农民按照政府的要求办,无需过多考虑。现在分散的农户必须独立面对市场,既缺乏乡村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又缺乏引导他们走向市场的“桥梁”。农民从事传统田间作业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常常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导致农村信用社难以运用信贷杠杆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生产结构调整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取得支农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丰收。

(四)信贷作为农业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方面财政部门和农户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呈逐年下降趋势。财政、农户是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但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限,对农业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农户因收入负增长或增长缓慢,投入农业中的资金效益较低,也影响了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以xx市为例,2004年支农资金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5%下降到2%,农民投入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农业投入的主要来源是信贷投入。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大量的农村机构网点,上收了贷款权限,其对农业的投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信贷资金无疑集中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

(五)农村产业化程度低,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难以应对入世后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