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论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6-11-18浏览:2696下载298次收藏


    人类正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知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实施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策略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长时期忽视知识管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人员流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入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许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国有企业尤其严重。因此,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综述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定论。研究者基于各自的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下了众多的定义,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多达数十种。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七种,其中国外四种,国内三种。这些观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共同点就是突出强调以知识为核心并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财富”。知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要素,知识正在改变组织创立、进化、成熟、死亡或改革的方式,那么如何来理解知识呢?按照世界知识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分类可分为:知事(know-what)、知因(know-why)、知用(know-how)、知人(know-who)四类。前两类属于显性知识,即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后两类是高度个性化和难以格式化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它根植于个人经验,没有有形的物质载体承载,依赖于亲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是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交换和共享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使知识螺旋不断的向前延伸,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去适应企业发展、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相关知识的内外连续管理过程,把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传播知识作为企业核心优势和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把知识集体共享和知识创新视为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
    (二)知识管理的内容
     弄清了知识管理的定义,自然就对知识管理的范畴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根据施乐公司在对美国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调查后的研究表明,知识管理至少涉及如下10个重要领域:对知识和最佳业务与经验的共享;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的过程;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虚拟式的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需求信息的知识库;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开发和利用知识资产。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这条线索来辐射企业的管理层面。概括起来大致包括:1.获取知识并消化、吸收知识;2.创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3.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通过有效的知识创新机制,推动新知识的研究和开发,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既包括将组织中现有的显性知识编码化,也包括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或者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三)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予以创新。知识管理本身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的知识资本和知识工作者
知识资本[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网址为-www.damishu.com-未经过大秘书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 后果自负]包括结构性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指不依附于员工个人而存在的企业结构的全部知识技能,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商誉等知识资产,是属于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和分享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化和软件系统的实现。人力资本是指员工具有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未经编码,属于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创造源泉——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上。知识工作者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的,是指受过正规教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企业员工,他们在本身专长领域都是专家,工作上的主动性较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程序操作工。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不能主要依靠纪律、制度和规则等刚性的约束来实现,而应着重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2、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知识共享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知识要尽量公开,使每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所需求的企业知识,从而使每个新项目的运行都建立在整个企业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知识创新是指在生产或服务的过程中对已有的知识要素与新的知识要素所进行的新组合。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为了实现知识的共享,企业必须在知识管理中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和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隐藏知识的行为。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3、知识管理要以市场为核心
    知识管理要针对市场,而不是知识体系本身。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试论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