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构建
□ 作者: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罗建华 张琦
内容摘要: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分别需要不同的企业资源与市场环境,并且在制度安排、程序控制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是企业用于规避经营风险、构建竞争优势的两种重要策略,为寻求两者的有效切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的成本领先是许多企业摸索的难题。本文以实例分析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点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控制 预算管理 绩效考核
在波特的三种基本战略选择框架中,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最为明确的战略,它要求企业面向市场以成本为竞争导向,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成本优势企业。当然,每个企业可结合自身条件通过不同途径如制度重构、流程再造、企业重组等来构建成本领先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理论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在企业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既定目标下对未来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流入与流出等有关方面的具体系统计划,以有效地组织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及考核等重要功能。但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弹性、预算管理形式化、虚位化。[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成本一预算管理新模式基本框架的构建
(一)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挖掘
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两部分,经营预算又是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具有实质性基本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从而可知,成本与费用的管理是经营预算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管理体系与成本控制体系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关键性纽带。根据这种内在的关联,笔者认为,应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
(二)成本—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1.建立一种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循环能不断优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预算松弛”,实现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激励功能。为了减少“预算松弛”、提高预算指标的有效性,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美国学者韦茨曼(weitzman)在前苏联激励制度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模型”,但这一模型实用性较差。之后,国内学者提出的“联合确定基数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基数纳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促使代理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盘托出,因为只有这样所获得的奖励才是最高。该方法在一些企业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该说“联合确定基数法”在解决“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借鉴“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其应用在预算管理体系中。
2.建立不断优化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必须突破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相割裂的局限
浅谈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构建
本文2006-10-16 17:06: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