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商品流通业发展特点及启示
□ 作者: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 2、中国银行威海商贸城支行 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陈咏梅1、3 鞠胜2 [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内容摘要:商品流通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结构,对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的。本文分析了美日等国的商品流通业在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并根据国际商品流通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品流通业 零售业态 商品供应链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商品流通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商品流通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发展史可以得到印证。
美国商品流通业发展概况
美国的商品流通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发达的,其零售商的数目几乎占全球前200名零售商的一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近些年来一直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美国的商品流通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只有38个洲,人口大概为5600万,有65%的人生活在农村。由于交通尚不发达,人们相互之间信息闭塞,流通业的发展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当时每桶面粉的批发价为3.74美元,而在农村的杂货店却卖到了7美元的现实条件下,批发商是商品供应链上巨额利润的获得者。在这种情况下,邮购业务得到了大力发展。邮购商通过大规模采购,借助铁路和邮政运输,免费为农村送货和邮寄包裹,为农民提供廉价商品和优质服务,这种邮购销售方式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喜爱。在这一时期,商品流通渠道主要还是由制造商主导。
到了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有了更大范围的选择。同时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商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出现,美国的城市开始发展,许多农民放弃了农场而加入到城市的工厂当中,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从1900年到1920年,短短20年时间城市人口就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的居民习惯是在城市商店里购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零售商店得到大力发展。20世纪 20年代和30年代,连锁零售店得到迅猛的扩张。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零售业开始外扩,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由于连锁经营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商品流通渠道中层级减少,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依赖开始增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市民不堪城市的嘈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之忧,纷纷从市区迁居到市郊。伴随着这一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在改变。过去,人们逛街往往喜欢去市中心,但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郊区购物中心的兴起,市中心已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于是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折扣店、会员店等零售业态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售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零售业呈现出不断集中的趋势,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
日本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对日本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国民收入、消费方式、人口及就业状况等方面。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二战前
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情况是重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的产值平均
内容摘要:商品流通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结构,对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的。本文分析了美日等国的商品流通业在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并根据国际商品流通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品流通业 零售业态 商品供应链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商品流通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商品流通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发展史可以得到印证。
美国商品流通业发展概况
美国的商品流通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发达的,其零售商的数目几乎占全球前200名零售商的一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近些年来一直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美国的商品流通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只有38个洲,人口大概为5600万,有65%的人生活在农村。由于交通尚不发达,人们相互之间信息闭塞,流通业的发展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当时每桶面粉的批发价为3.74美元,而在农村的杂货店却卖到了7美元的现实条件下,批发商是商品供应链上巨额利润的获得者。在这种情况下,邮购业务得到了大力发展。邮购商通过大规模采购,借助铁路和邮政运输,免费为农村送货和邮寄包裹,为农民提供廉价商品和优质服务,这种邮购销售方式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喜爱。在这一时期,商品流通渠道主要还是由制造商主导。
到了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有了更大范围的选择。同时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商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出现,美国的城市开始发展,许多农民放弃了农场而加入到城市的工厂当中,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从1900年到1920年,短短20年时间城市人口就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的居民习惯是在城市商店里购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零售商店得到大力发展。20世纪 20年代和30年代,连锁零售店得到迅猛的扩张。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零售业开始外扩,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由于连锁经营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商品流通渠道中层级减少,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依赖开始增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市民不堪城市的嘈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之忧,纷纷从市区迁居到市郊。伴随着这一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在改变。过去,人们逛街往往喜欢去市中心,但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郊区购物中心的兴起,市中心已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于是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折扣店、会员店等零售业态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售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零售业呈现出不断集中的趋势,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
日本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对日本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国民收入、消费方式、人口及就业状况等方面。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二战前
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情况是重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的产值平均
论国际商品流通业发展特点及启示
点击下载
上一篇:论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下一篇:谈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策规制
本文2006-10-16 16:51: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129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