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6-10-15浏览:3028下载208次收藏
【摘   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并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几点启示,最后阐述了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05-00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目的,运用一定的标准或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做出的价值判断。业绩评价是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指导作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无论是在生产结构、劳动结构还是经营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与之相适应,企业经营业绩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
  一、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简要回顾
  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曾经出现过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了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次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三次变革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变革之前,我国正处于完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是一套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的考核指标以资金、成本、利润为重点;《财务通则》颁布之后至第二次变革之前,这一时期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原来计划经济下比较单一的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为了更加综合的评价企业,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开始涉及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虽然《财务通则》的颁布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