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摘 要】进入新世纪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放慢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则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文章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革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 f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777(2006)04-0003-0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 f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777(2006)04-0003-02
一、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较低的原因
我国参与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织,这是中国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然战略选择。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参与的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我国参与的区域组织都是松散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例如,《曼谷协定》尽管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优惠安排的区域贸易组织,但由于成员国经济实力和政治方面影响有限,以及各国协调不够,《曼谷协定》的发展较慢,没有建立定期审议机制,缺乏向纵深发展的动力。“10+3”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参与的具有一定机制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最重要的两个。就目前而言,“10+3”还仅仅是一个区域经济论坛,还算不上真正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目前还主要在战略层次展开,还没有建立实质性的区域联盟。
我国目前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较低,其原因分析如下:
1.东亚地区很多国家都曾是殖民地独立后与原来的宗主国联系密切,与本地区的其他国家联系较少。另外,东亚许多国家之间大多存在历史积怨,至今仍然缺乏真正的信任。特别是东亚国家历史上深受日本侵略之害,但日本至今仍然不真正反省和道歉,并有意修改战后的“和平宪法”,在军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同时加大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东亚国家的国内市场大多比较封闭,特别是区内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国内市场远没有美国和欧盟开放。东亚地区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发展不均衡。近十年,虽然东亚地区以经济的持续调整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东亚地区整体实力与欧美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东亚地区除作为唯一发达国家的日本及少数新兴工业外,大多数国家还处在发展中
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06-10-15 14:48: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115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