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评体系初探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农业银行考评工作面临的四大难点,提出要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评体系,借助责任会计推行建立内部核算,并通过系数调整经营行内部核算利润,消除政策性、全局性、历史和区域差异性等的影响,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经营行主观努力创造的业绩。
关键词:利润 考评体系 农业银行
利润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建立科学的经营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则是建立商业银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需要,它能充分调动经营行主观能动性、推进资源配置的整合和优化,最终促进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本文拟从剖析农业银行现行考评工作的难点入手,谈谈农业银行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评体系的一些设想。
一、农业银行考评工作面临的难点
难点之一 考核财务会计利润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各级行的经营成果,而且多指标考核淡化了利润的中心地位。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利润作为考核重点是其本质所决定的。然而,商业银行利润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经营规模、范围以及利率都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受制于宏观政策。二是经营过程承担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追逐利润必须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三是经营成果表现为投入大多集中在前期,产出或者潜在风险则是在以后若干个会计期间连续体现出来,而我们当期考核的利润是一级法人体制下的财务会计利润,它以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原则为基础将银行的产品收入和支出人为作了分期和配比处理,反映的是经营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一种前期存量和本期增量的混合绩效。显然,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经营行当期增量业绩。
从当前农业银行的考评体系看,上级行对下级行考核的指标有利润、竞争力、风险控制三大类十几项,各项指标并列考核,区别仅在于权重的不同,利润指标虽是刚性指标,却不能主导经营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无法形成中心地位。各项指标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吸收高于上存资金利率的存款将减少利润,但从考核结果看增加存款的得分可能还高于利润减少的失分。因此,容易出现为片面追求市场竞争力的考核得分不计成本而牺牲利润;或是片面追求风险控制(资产质量)指标的考核得分而惜贷影响利润水平等问题。同时,现行大部分指标考核的是时点数,忽视了对经营过程(利润的形成过程)的关注,经营行被考核的实质上只是指标本身,而不是经营行主观努力创造的实际业绩。可见,多项指标并列考核不仅削弱了利润作为农业银行经营中心目标的地位,而且不利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难点之二 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使各经营行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抹平差异性拉平起跑线是考评体系变革的又一难点。
一方面,农业银行发展的历程承担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繁多的政策性功能,特别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历史包袱(如员工素质低、网点布局不合理、资产质量差、客户层次低等)成了农业银行改革进程中不堪承受的重负,要“退”、要“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的历史包袱轻重差别很大。历史包袱的处理都必须付出代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否则为改革而付出的巨额成本将制约全行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本身具有趋利性流动的特性,使得处于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筹资成本较低、投放的贷款还本付息较有保证,盈利能力较高,而处于不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盈利能力自然就较低。因此,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资金的趋利流动特性必然导致各经营行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考评办法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异性,就不能体现公平。目前,解决差异性问题往往是通过下达计划方式来解决,但计划手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计划本身是预期的结果,具有浓厚的人为色彩,尤其是计划的下达和调整往往存在着主观性
关键词:利润 考评体系 农业银行
利润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建立科学的经营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则是建立商业银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需要,它能充分调动经营行主观能动性、推进资源配置的整合和优化,最终促进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本文拟从剖析农业银行现行考评工作的难点入手,谈谈农业银行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评体系的一些设想。
一、农业银行考评工作面临的难点
难点之一 考核财务会计利润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各级行的经营成果,而且多指标考核淡化了利润的中心地位。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利润作为考核重点是其本质所决定的。然而,商业银行利润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经营规模、范围以及利率都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受制于宏观政策。二是经营过程承担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追逐利润必须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三是经营成果表现为投入大多集中在前期,产出或者潜在风险则是在以后若干个会计期间连续体现出来,而我们当期考核的利润是一级法人体制下的财务会计利润,它以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原则为基础将银行的产品收入和支出人为作了分期和配比处理,反映的是经营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一种前期存量和本期增量的混合绩效。显然,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经营行当期增量业绩。
从当前农业银行的考评体系看,上级行对下级行考核的指标有利润、竞争力、风险控制三大类十几项,各项指标并列考核,区别仅在于权重的不同,利润指标虽是刚性指标,却不能主导经营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无法形成中心地位。各项指标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吸收高于上存资金利率的存款将减少利润,但从考核结果看增加存款的得分可能还高于利润减少的失分。因此,容易出现为片面追求市场竞争力的考核得分不计成本而牺牲利润;或是片面追求风险控制(资产质量)指标的考核得分而惜贷影响利润水平等问题。同时,现行大部分指标考核的是时点数,忽视了对经营过程(利润的形成过程)的关注,经营行被考核的实质上只是指标本身,而不是经营行主观努力创造的实际业绩。可见,多项指标并列考核不仅削弱了利润作为农业银行经营中心目标的地位,而且不利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难点之二 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使各经营行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抹平差异性拉平起跑线是考评体系变革的又一难点。
一方面,农业银行发展的历程承担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繁多的政策性功能,特别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历史包袱(如员工素质低、网点布局不合理、资产质量差、客户层次低等)成了农业银行改革进程中不堪承受的重负,要“退”、要“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的历史包袱轻重差别很大。历史包袱的处理都必须付出代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否则为改革而付出的巨额成本将制约全行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本身具有趋利性流动的特性,使得处于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筹资成本较低、投放的贷款还本付息较有保证,盈利能力较高,而处于不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盈利能力自然就较低。因此,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资金的趋利流动特性必然导致各经营行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考评办法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异性,就不能体现公平。目前,解决差异性问题往往是通过下达计划方式来解决,但计划手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计划本身是预期的结果,具有浓厚的人为色彩,尤其是计划的下达和调整往往存在着主观性
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评体系初探
点击下载
本文2006-10-10 15:59: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082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