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对未成年犯应扩大适用罚金刑
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它是财产刑的一种,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杀人赔偿金。作为一种刑罚方法,罚金刑虽然古已有之,但真正被普遍采用的还要依赖于犯罪人对金钱的价值观念,这一客观要求就决定了直到近代资本主义得到长足发展,物质文明有了显著提高之后,金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秘书网文章-http://www.damishu.com 大秘书网 帮您找文章]罚金刑的适用才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罚金刑的适用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学界并无争议。但就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问题,世界各国的规定差距较大,国内学界也一直以来争议不已。故笔者拟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的问题谈一点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学界争议概述
由于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不一,对未成年人的范围界定也就不尽相同。但根据较为通行的观点,把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规定为未成年人,这一年龄构成犯罪的称为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表明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犯罪人为未成年犯。虽然各国普遍认为未成年犯比成年犯的刑事责任要相对较轻,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在刑事责任的规定上未成年犯有别于成年犯,但在对未成年犯能否适用罚金刑,各国的规定却有很大差异。西方国家的刑法一般没有禁止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的规定。有的国家适用率较高,但也有的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如保加利亚、罗马利亚等地区,俄罗斯的现行立法也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作出严格限制。
就我国而言,现行刑事立法并未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罚金刑的情形作出明确例外性规定,相反,从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13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来看,最高司法机关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而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认识却并不一致。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即肯定论、否定论和折衷论。
持肯定论的学者认为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多数可归结到家庭环境及监护不力等方面上,且未成年人大多没有经济收入,因此,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由家长代为缴纳,有助于强化他们对孩子加强管教的责任感,也是对家长教育失败的法律评价和谴责,这对于未成年犯的今后的教育是有利的。
持否定论的学者认为,未成年犯一般没有经济收入,若判处罚金,必然出现由其父母或亲属代为缴付的情形,从而违背了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刑罚原则,造成刑罚处罚对象的错位,而且还不能体现对未成年犯的惩戒教育功能,有悖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的宗旨,故而主张应禁止对未成年犯使用罚金刑。
持折衷论的学者认为,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应具体问
刍议对未成年犯应扩大适用罚金刑
本文2006-08-28 09:31: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6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