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6-08-07浏览:2557下载292次收藏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十五”时期“三农”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时期我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下面,我作一个汇报发言。

首先汇报传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月9-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总结 “十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上,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副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副省长作了会议总结并提出贯彻意见。

有关文件已经登报或印发,请同志们认真学习和贯彻。尤其是认真领会和贯彻好省委、省政府的三点要求:

第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委、省政府提出,当前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面临着许多有利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第二是全面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统筹协调,重点突破,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十大目标,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基础。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继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村庄规划与整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是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把它作为当前农村的工作重点,作为“三农”工作的抓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共建活动。要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的范围;要求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同时也要防止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要求严禁借债搞建设新农村,做到不搞互相攀比,不搞评比达标,不搞统一标准。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拟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稿)》,《决定(稿)》分十部分39条,提出了我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十大发展目标和六项主要任务,并对各地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二再汇报“十五”时期我市“三农”工作的情况

刚才播放的专题片,简要、形象地回顾了“十五”时期我市“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5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面貌的变化,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措施对策是符合实际的。以下5组数字,可作为进一步的证明:

第一,中心镇加快发展。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农村的发展,是“十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决策。贯彻这一决策,到去年底,15个中心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07.4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两税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28%;引进投资项目569个,实际投资30.5亿元;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约占当年全市转移就业总数的40%,各项指标大大高于农村其他地区同期的水平。

第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去年达到220.8亿元,以占全省6%的耕地面积,创造了约占全省10%的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了80万亩农田和鱼塘的标准化改造,改造后的农田每亩产出增加20%,鱼塘亩产增加50%,租金增加30-50%;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家),都市农业示范区20个;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65万亩,约占全市农田面积的33%;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劳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千瓦,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都市农业产供销总收入达693亿元。从农业对我市二、三产业的支持上看,虽然农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2.5%,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农产品销售额约占全市商业零售总额的20%。

第三,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速度分别为5.9%、6.4%、5.1%、8.1%和6.9%,年均增长6.5%,去年达到7080元,在全国大城市中保持前列;如果把5年来近郊约40万“农转居”人员的收入计算在内,我市农民收入增速和绝对值更高。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的加快,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5.2%,去年达到4217元,占农民收入的60%;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收入逐步扭转了下降的趋势,去年达到1187元,同比增长10%。同时,我市于2004年比全国提前两年取消农业税,实现零税赋,农民负担持续减轻。农民收入、负担的“一增、一减”,使我市农民人均“净收入”比“九五”期末增加2000元以上。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发展。我市1997年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去年底,全市有2.5万户、6.8万名农民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发放低保金3464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等级学校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毕业生升学率和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接近城区水平,已经有13个镇成为省教育强镇。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绝大部分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级市)、镇(街)、村四级就业服务平台网络,并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统计制度,2005年全市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74万人。农村各镇均建有1所以上医院(卫生院),1049条行政村建立了卫生站,基本做到农民小病不出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目前已达到86%,去年有5万多人次农民得到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平均每人次1300元。

第五,农村环境得到改善。5年来,我市建成了机场高速、街北高速、广惠高速、南部快速等连接城乡的高速公路,缩短了北部、东部和南部农村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距离;全部行政村实现了“五通”,并继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