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根据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法审视现有贷款合同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6-07-10浏览:2856下载249次收藏
以“贷款五级分类法”审视贷款合同
    以“贷款五级分类法”审视农村信用社现有贷款合同
   为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我省信用社已于2005年导入贷款风险分类理念,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逐步替代沿用多年的以“一逾双呆”为基础模型的四级分类法。
    五级分类是建立在动态监测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和担保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连续监测,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实际价值。其实质就是对贷款动态综合的一种监管方式,要求信用社不仅在实质上严格遵守五级分类的有关规定,在形式上同样适应五级分类的核心主导思想。实质,指经办人员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操作规程;形式,指在进入业务程序之前,信用社初步拟定的监控方案。实务中,信用社应以形式上的条款确保经办人员对五级分类法实质内容的准确把握及认真贯彻执行。
贷款合同作为信用社已确认借款人的借款资格后,与客户签订的确认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凭证,通过对客户义务的认定,信用社可依据对客户义务履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督,最终完成五级分类要求的综合分析和连续监测,及时、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目前信用社使用的贷款合同还延续原四级分类的条款格式,对客户在整个贷款期中应履行的有关义务的规定过于简单,即着重点主要是客户在截止贷款到期日不能履约时应担负的责任,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静态的、被动的事后监管模式。为真正体现对借款户,特别是工商企业贷款户实行动态的、主动的连续监管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在贷款合同中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有助于要求企业保证贷款按时足额偿还的合同工保护性条款,通过对条款执行情况的监督,实现五级分类的动态监管目标。
现分别以对影响借款人现金流量、企业财务状况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的控制,举例说明保护性条款对五级分类具体工作的指导和关联作用:[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一、对借款人现金流量的控制1、        对借款企业流动资金保持量的规定条款
五级分类以借款人还款能力为核心,将其主营业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而借款人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是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根本;同时,企业为保证其生产经营得以健康、有效的持续经营,均要求借款企业保持充分的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为此,信用社可根据借款企业的行业平均水平和其生产经营规模及负债比例,制定相应的流动资金保持量。信贷人员通过对流动资金保持量的不间断监控,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分析问题,要求企业限期提出整改措施,对问题严重者,可以违反合同为由,提前要求收回贷款,降低风险。
2、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根据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法审视现有贷款合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