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程度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一、 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了小城镇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小城镇是城乡共融的对接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企业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小城镇是繁荣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是继续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小城镇的发展虽然有效弱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甚至一定时段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格局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发展小城镇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城镇具有聚合辐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将生产与消费结合起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商品生产和流通,建立各具特色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小城镇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是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的基地,发挥着纽带作用,有效地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将城市与农村连接起来,把封闭和分散的农村市场纳入到以城市为中心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中。小城镇是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尽早改变我国城镇化滞后的状况,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而通过大中城市来吸纳农村人口,其潜力是不大的。如果以小城镇的人口占我国城镇总人口的比例作为小城镇对城镇化贡献率,可以看到小城镇对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发挥着重大作用;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内需的需要。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带来农村人均占有资源的增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务农农民的收入有较快增长,从而最终缓解我国内需不足的矛盾。发展小城镇是农民集中到小城镇居住,有利于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城镇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方式,打破了一村一族的居住格局,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小农意识,树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开放意识,养成讲卫生、爱清洁、讲公德的良好风尚。发展小城镇,拓宽了农民就业空间,有利于减少农村纠纷,净化社会空气,维护农村稳定。
二、东兴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历史回顾(3个发展阶段)
(二)现状分析(国际、国内城镇化水平发展,目前正进入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加速时期,如何把握机遇、审时度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
东兴区1989年拆县建区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
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本文2006-06-16 00:00:00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5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