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一体化建设
试论城乡建设一体化
城乡建设一体化是新一轮创业的要求,是党中央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战略决策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本文试就其内容、意义、实施步骤、具体措施及欠发达地区城乡
建设一体化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城乡建设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城乡建设一体化主要内容
城乡建设一体化,统一规划是基础,优势互补是重点,协调发展是关键,共同繁荣是目的。①
统一规划。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城乡建设”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经济建设和城乡社会化
服务系统建设。“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统一规划,即将城镇与乡村视为一体,基础设施、经
济发展、社会化服务系统统一规划。②优势互补。城乡建设一体化,必须紧紧抓住“优势互补”,
使之产生“1+1>2”的效应。各地都有各自的优势,或地理优势、或资源优势、或资金优势、或
人才技术优势,优势无法互补,其优势就无法发挥最佳效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城乡建设一体化,
就是着力促使这种“经济优势”的形成。⑧协调发展。城乡发展要有速度,必须协调发展。协调
发展主要包括:城乡间的协调,产业间的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④共同繁荣。城乡
建设一体化的目标是共同繁荣。既包括城乡的共同繁荣,也包括同一地域全民的共同富裕,这是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2、城乡建设一体化的主要意义 [大秘书网文章-http://www.damishu.com 找范文,到大秘书网]
城乡建设一体化既适合于已经先富起来的地区(即发达地区),也适合于欠发达地区,而对于
欠发达地区,更具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城乡建设一体化是一种开放型发展模式。
它突破了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的界限,尤其适合欠发达地区。②城乡建设一体化是一种互助
型发展模式。可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发展速度;其“互助效应”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
是“1+1>2”效应,可促使经济腾飞。⑧城乡建设一体化是一种协调型发展模式。城乡建设一体
化是在不平衡状态下的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携手共进。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
发展之目标,城乡建设一体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
二、城乡建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根据
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根据主要是“非平衡性系统经济学理论”。非平衡性系统经济学理
论是我国首创的现代经济科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二是国民经
济系统的非平衡性,三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作用机制。
1、国民经济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国民经济不是孤立的封闭系统,而是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触通,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和
论基础。明星乡镇与企业建设,正是这种理论的具体实践。 │
3、国民经济的非性线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非独立的相干性”、“时空中的非均衡性”
及“多体间的非对称性”。非独立的相干性,指线性叠加失效。即1+1不等于2,其正效应为1+1>2,
城乡建设一体化的“优势互补”正是追求该理论正效应的范例之一。时空中的非均衡性,是指酌
间、地点、条件不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力式与反应也不同。各部门的相互制约、相到渗透、相
互联合,随时空不同而产生不同效应——这就为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可能产生聚合效应奠定了
理论基础。多体间的非对称性是指各部门、各行业或各地区经济间相互作用的对象存在着支配与
从属、策动与响应、控制与反馈、催化与被催化的关系,所以个存在对称性。城乡建设一体化正 │
是一种非对称发展。因此说,按照“非平衡性系统经济学理论”,城乡建设一体化是可行的发展形
式。
试论城乡一体化建设
本文2006-05-18 11:08:00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5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