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先进事迹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人生—记×镇党委组织委员××
他,一米七0的个头,体格稍胖,性格外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躲藏在一幅宽大的眼镜后面,闪着智慧的光;超负荷地用脑,使他刚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是白发爬上了发稍。
这位貌不惊人、语不压众的年轻人,却在短短的几年间,就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成为机关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这个人,就是××市××区××镇党委组织委员××同志。
“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才敢和老百姓‘叫板’!”
1994年,××从辽宁省锦州畜牧兽医学校毕业。次年十月份,接受组织安排,成为××镇政府的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
从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他,刚刚参加工作就表现出一个农民孩子的质朴淳厚的本性。畜牧技术员,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养殖户,他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往来于村组当中,穿梭于各养殖户中间,调查摸底,了解第一手信息。
两个月,整整两个月,他将全镇大大小小的养殖户走了个遍。了解到的信息让他的心情很沉重: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还没有形成规模;饲养技术,仍然是传统模式,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学校,老师曾经讲过,知识,经实践探索,提升到理论高度,再到被你们掌握,大约得经过十年的时间。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我学到知识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究竟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
“农业实用技术,还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去推广普及。”老站长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他茅塞顿开。是呀,从我做起,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以仔猪饲养而闻名的专业户老王,其原始的饲养方式至今让他耿耿于怀:近50平方米的猪舍,饲养了三头母猪。雨季,母猪是在泥、粪、水、尿的混合物中度过的。夏季有母猪临产,提前几天赶到院子里,院落就成为了临产母猪的“分娩室”。
当××劝说老王改变饲养方式的时候,却被老王训斥了一番:改?怎么改?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养猪的,难道你还想让我把猪供起来,当祖宗一样?笑话!再说了,眼前这样的养法,我每年都能赚一万多块,你让我搞什么仔猪高床饲养,我得买水泥、钢筋和木头,是吧?那样我净挣的钱不就少了?
听了老王的话,真是令人灰心,但××没有丧气。他找来了课本,一遍一遍地给老王讲解,见老王仍然不搭理,××急了:你老王照我说得做,效益要是降低了,水泥、钢筋、木材的花销我出,这样行了吧?你给我提供一个地方,让我做给你看,光说不做你不相信,咱们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老王听着这个连胡须都没长出来
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先进事迹
本文2006-04-09 20:00:00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5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