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 成因 特点 对策
从各种可能的角度讲,未成年人员都是一个社会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群体,是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群体,也是对一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群体。而结合我们公安工作中所接触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来看,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前提,也是有效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更是预防和控制我国犯罪行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
在通州地区,据所能统计的数字来看,2000年抓获的刑事犯罪人员中,未成年人员为77人次;2001年“严打”开始,一年抓获的未成年刑事犯罪嫌疑人员为99人次;2002年为61人次;2003年为133人次;2004年为73人次。这对一个年均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在1000人左右的地区而言,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都知道,对于未成年人员,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即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少数几种容易识别且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负刑事责任;满16周岁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因此,我们统计的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情况就是对其中一部分的、并且可以说是案件性质比较严重的数据的累计,一旦全然等同成年人员标准立案统计,数据将会是一个更庞大的状态,由此可见,未成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研究未成年犯罪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
(一)周围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未成年人员为追求物质享受,冒险而行违法犯罪行为。当前,绝大多数未成年犯罪系出于非法占有公共或他人财物的目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犯罪人员是为了追求享乐,满足膨胀的物欲而实施犯罪行为的。由于现今游戏厅、网吧甚至很多高消费的洗浴中心、歌厅均向未成年人员开放,同龄人之间各种个性化打扮、名牌衣着的比较,要求参与者需要丰厚的经济实力做为基础。而未成年个人通常经济来源有限,甚至为零,在家庭无法保障和支持其各种行为的肆意而为后,未成年人员往往借助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财物,满足高消费的需求。
(二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本文2006-03-27 10:34: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5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