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期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是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塔城地区编委办公室历来重视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从2000年开始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2002年正式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微机结合起来,推行机构编制微机化管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地直机关及所有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都已录入微机,大部分县(市)的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也全面实行了微机化。这项工作的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办事环节,规范了管理,充分体现了政务公开、方便基层的宗旨,同时,在全地区推行《编制使用本文来源于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通知单》制度,使我区的机构编制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如何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思考。
一、敢于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现代化走在全疆前列
自1997年开始,塔城地区编委办公室就率先在部分县(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一证、一卡、一档案、两台帐”的管理制度(一证:即《机构编制管理证》;一卡:即人员编制卡;一档案:即单位机构编制档案;两台帐:即编制台帐和人员变动台帐)。在机构编制及人员管理中,利用“证、卡、档案、台帐”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严格把关,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机构编制及人员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00年以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地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机构编制管理证〉的通知》(塔地机编字[2000]04号文件),在全地区范围内正式实施《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以及提高机构编制系统的威信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长期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的水平上,存在着很多弊端,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尽快与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接
新时期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2006-03-14 18:40: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