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内监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四个多样化”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damishu.com的新形势下,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中致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越来越被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所重视,并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实践党内监督中,应该看到还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执行软弱低效,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较为薄弱,以致成为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笔者就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监督作一思考与建议。
一、党内监督的主要特征
江总书记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督和督促。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仅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1)监督党员和党组织是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严格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遵守党的纪委;(3)监督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否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和纠正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4)监督党的组织是否严格依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使用干部。
二、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思考之一:监督意识淡薄问题。监督意识淡薄大致可归纳存在着“四论”和五种模糊认识。“四论”:“不利”论,即认为监督程序复杂,影响工作效率,束缚手脚,有碍开拓;认为会造成相互猜疑,影响安定;认为对己不信任,影响威信。“无用”论,认为监督是软招数,解决不了大问题。“特权”论,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不需要监督。“抵触”论,认为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产生抵触心理。五种模糊认识:一是不必动真格,强调一下一般抓抓就行了。二是不必去管,对己又无侵害,何必去没事找事。三是无权去管,一般党员干部,怎么有权去监督领导。四是管了也没用,手中无权,管了有谁听。五是管了吃亏,监督一般党员干部要伤和气,监督领导可能受到打击报复。上述这些监督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导致党内监督功能的软弱。
思考之二:党内监督法规不完备的问题。现行的党内监
一、党内监督的主要特征
江总书记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督和督促。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仅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1)监督党员和党组织是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严格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遵守党的纪委;(3)监督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否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和纠正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4)监督党的组织是否严格依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使用干部。
二、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思考之一:监督意识淡薄问题。监督意识淡薄大致可归纳存在着“四论”和五种模糊认识。“四论”:“不利”论,即认为监督程序复杂,影响工作效率,束缚手脚,有碍开拓;认为会造成相互猜疑,影响安定;认为对己不信任,影响威信。“无用”论,认为监督是软招数,解决不了大问题。“特权”论,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不需要监督。“抵触”论,认为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产生抵触心理。五种模糊认识:一是不必动真格,强调一下一般抓抓就行了。二是不必去管,对己又无侵害,何必去没事找事。三是无权去管,一般党员干部,怎么有权去监督领导。四是管了也没用,手中无权,管了有谁听。五是管了吃亏,监督一般党员干部要伤和气,监督领导可能受到打击报复。上述这些监督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导致党内监督功能的软弱。
思考之二:党内监督法规不完备的问题。现行的党内监
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点击下载
本文2006-03-08 21:48: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89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