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5-12-28浏览:2104下载213次收藏

**市人民政府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也在急剧增加,这使得本来就人多地少的**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据2003年底统计,市区人均土地面积大大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主要城市。更为严重的是,市区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仅剩13.67万亩。按近年来市区年均建设用地1.82万亩的速度测算,现有用地空间仅能维持市区不足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大力推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更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在深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工作中,坚持“一优两宽两严”(优化城市规划,放宽容积率限制、放宽建筑高度限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严格控制绿地率),完善了建设项目用地监管考核机制,全面清理了闲置土地,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坚持“一优两宽两严”,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2004年,针对市区工业功能区块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的状况,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江干区等五个工业功能区块规划进行了全面优化,把这些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单一功能区块调整优化为集约利用程度更高的综合功能区块。如江干区丁桥工业(仓储)功能区块,土地面积2278亩,经调整优化,除保留工业用地702亩外,其余地块均调整为科研、综合等公共设施用地,调整后建筑面积增加约145万平方米。按照该区块原工业用地容积率1.2测算,调整后,相当于增加土地面积约1800亩。
    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我们适度放宽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传统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粗放、用地宽打宽算的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市区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0—1.2,有的甚至更低。因此,我们眼睛向内,积极挖潜,对建筑高度、容积率没有特别限制的区域,在不破坏城市天脊线和城市景观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建筑容积率和建筑高度,鼓励建设项目向空中发展。2004年6月,市区对正在前期审批的300多宗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按照土地优用的原则,对其中约7600亩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进行了调整,平均容积率提高约0.6,可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通过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强度,也为城市建设挤出了一定的空间。

    坚持堵疏结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