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内容培育服务品牌 西宁美术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内容 培育服务品牌 西宁美术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是美术馆体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使文化欣赏、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更多地惠及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自2021年开馆以来,西宁市美术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精神,秉持“开放融合 文脉传承 学术先导”的办馆理念,更好发挥美术馆的文化展示、文化休闲、公众艺术教育功能和综合效能,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年来,共举办展览21场次,接待社会团体、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协会机构等团体参观120余次,接待领导工作小组调研视察60余次,接待参观人数7万余人。同时,随着数字美术馆的交付使用,实现从“云端”到“指尖”,文化服务全时在线,促使西宁美术馆成为公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一、举措与成效
(一)丰富展览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举办 “百年辉煌最美印记” “翰墨丹青绘河湟”“河湟画卷”迎新春画展暨西宁画院第35届院展“河湟神韵 炫彩夏都——第十一届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暨学术年会”刘忱、冯秀梅、阿太等画家系列个展、韵·丝路情——合肥、兰州、柳州、西宁美术作品联展”、“交个朋友吧”口米艺术丝路巡展、“大河上下美美与共”黄河流域西部文化旅游创意艺术设计展、“大河魂—兰州画院美术作品展”,“翰墨书盛世 银龄庆华诞”书画手工作品展、画说河湟——不负青山绿水 张海红山水画写生作品展、“翰墨养正培根助教——青海省第一届教师书法展” “福瑞呈祥——青海省百福书法展” “石榴花开映北川”大通县民族团结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等21次书画展,全力打造开放性艺术空间。
(二)开启馆校合作项目,拓展公共教育新模式。挂牌“西宁画院校外美术教师培训基地”、“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城北区中小学生美育实践基地”、“共青团青海省委少先队校实践教育基地”、“西宁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美术教学研讨活动,培训艺术骨干150余名。与城北区教育局进行“馆校合作”,组织城北区14所小学学生开展美术馆特色研学活动,举办庆“六一”西宁市城北区中小学生师生美术作品展,更好地将美术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促进美术馆与学校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高西宁市中小学生美育成果,拓展美育渠道。
(三)创新服务模式,公教活动丰富多彩。打造“河湟画语”画家大讲堂,建立西宁画院画家工作室、名家工作室,组织开展美术馆公教活动70余次,开展社会性美育普及培训和系列学术研讨活动30余次,使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了美术馆的社会影响力。组织画家下基层进社区进乡村开展送书画作品、写春联活动15场次,书写春联共计3000余幅,开展社会性美育普及培训和系列学术研讨活动30余次,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疫情期间,在西宁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大河意象”——西宁画院美术作品展、“疫情防控画笔助力”、“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西宁画院美术作品线上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 翰墨丹青绘河湟——西宁画院主题画展”等10余期线上展览。
二、存在问题
2024年4月经中共西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西宁画院更名为“西宁市美术馆”,并加挂西宁画院牌子。目前“院馆合一”后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西宁画院与西宁市美术馆合并后,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办法,工作职能增加,编制职数不变,缺少管理人员及人手不足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同时馆院合一后,因缺乏专业的美术馆管理人才,经营方式也不明确,很可能造成“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现象,对申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带来阻力,此外,“院馆合一”的管理模式,使得画院的很多专业画家兼职美术馆的行政管理工作,从而影响了他们自身的专业创作工作,这是今后西宁画院艺术创作与西宁市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现实问题。三、思路与打算
(一)推动工作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不断提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以数字技术拓展西宁美术馆的业务建设与服务覆盖面,在虚拟展厅、资源共享、反馈机制等方面,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文化休闲服务。二是结合展览举办“西宁美术馆艺术讲堂”“艺术家教我来创作”,“少儿书画法邀请展”以及“志愿者与西宁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年会”等形式新颖的艺术教育活动,创造观众与艺术家沟通、与作品对话的机会。三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理念,把握社区居民的兴趣点,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西宁美术馆特色的社区教育工作之路。四是引进高质量的国内外艺术展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二)突出示范引导,打造志愿者文化服务品牌。聚焦繁荣发展“河湟文化、夏都文化、红色文化、和合文化和时代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名城”西宁文化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充分结合西宁美术馆工作特色和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文化志愿服务和交流研讨活动,扩大省内外业界社会影响。开展西宁美术馆系列展览志愿者讲解服务;开展“十佳志愿者”评选活动,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培训志愿者队伍,组织策划大量面向儿童、家长、学校的西宁美术馆、西宁画院艺术家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纵深公益讲座,延伸西宁美术馆学术资源的基层惠民服务;开展与沿黄九省区美术馆志愿者工作双向交流,取长补短,共促西宁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水平;建立“西宁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工作坊,建构起西宁美术馆志愿者工作的交流平台。
(三)强调分众定位,细化服务对象层次。聚力打造公共教育品牌活动,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我在美术馆画画”。针对专业人士举办学术讲座。针对大学生组织“体验西宁美术馆”主题参观交流活动,针对普通成人举办艺术沙龙、艺术讲堂。积极走出美术馆,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办到社区、学校,更加主动地实施社会审美教育,组织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专项公共教育活动,体现美术馆的人文关怀。
创新服务内容培育服务品牌 西宁美术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本文2024-05-10 09:05:27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4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