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结合二十大精神学习,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批示指示,并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对创新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苏州市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区域政策的政策叠加交遇期,把握好重大政策机遇,更好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在十四五期间提高文化软实力、通过文旅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文旅资源丰富,“十里青山、七溪流水”的城市形态、优渥的山水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十分契合旅游消费需求。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远距离出行受限,本地游、周边游成为出行主流。今年国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62.6万人次,其中本地及周边地区游客比例达90%以上,旅游总收入7429.2万元。面对这种新变化,全市按照“文体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融合提升能级”的发展思路,在理念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不断发展完善全域旅游,持续推进风景区向度假区转变。今年11月,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深化“旅游+”文化,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今年8月,**与姑苏签约“双城联袂”,姑苏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文旅融合、文化ip开发等方面有许多先进经验。两大历史文化名城的联动碰撞,可以迸发出新的思路、带来新的机遇。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文化融合发展,通过深度挖掘文化特色,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文旅产业链,有助于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一是活化文化资源,在载体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研学基地等旅游吸引物。推动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展现千年古城传统风情。打造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文旅融合新地标。修复**文庙,精心策划成人礼、开笔礼、启智礼等儒家传统文化礼仪体验项目和演出,修复言子旧宅并打造政德教育基地。挖掘中小学研学点,形成经典研学路线15条。二是创新产业集群,在项目上下功夫。加强载体旧改更新,重点打造环虞山文化创意产业带,不断推进“山前坊文旅创意街区”“蓝·原葺森林文旅产业园”“山湾里文化创意园”等载体活化。打造“虞歌畅晚”夜间经济品牌,运营沙家浜“横泾不夜天”沉浸式演绎、尚湖“遇尚·夜宴”等项目,打造琴川塔弄等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连续多年举办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尚湖牡丹花会等特色节庆活动,持续提升项目影响力。三是布局团建ip,在细分领域上下功夫。成立沪虞团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团建标杆城市品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昆承湖(小鲨鱼)露营派对等11个团建游产品。截至目前,已接待18批次团队800人来常活动,营收达160万元。同时,推动筹建**市团建产业协会,主动融入长三角团建产业发展朋友圈,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信息互通机制,最终实现内部客源互送、基础配套共享、信息资源互通、旅游产品共创、旅游商品共销。
2.推动“旅游+”农业,做强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发挥**
创新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2024-03-23 14:24:2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4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