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姜产业调研报告
xx生姜产业是我县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生姜品质远远优于国内外其他品种,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7-8月,我通过采取实地调研、蹲点式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到2个乡镇7个村社区开展专题走访调研5次,主持召开1场调研座谈会,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现就调查研究情况交流如下。
一、调研课题现状
(一)调研背景
1.xx生姜的特点。xx生姜因其形如凤凰头,俗称“凤头姜”,其生产加工历史可追溯到清同治年间。与国内外其他生姜品种相比,xx姜表皮黄白光滑,纤维少、肉质脆嫩、辛辣味浓、香味纯正,优势明显。蕴涵xx土家文化和泡菜制造工艺的糟姜,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湘鄂川贵等地百姓的喜爱。
2.种植加工情况。2023年,全县生姜种植面积约9000亩,产量约1.8万吨。生姜种植区域主要沿着酉水河一带分布,绿水镇的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是远近闻名的生姜小镇。其中,香沟村和周家湾村农户种姜的热情最为高涨,参与率高达83%,户均种姜1.5亩以上。全县从事生姜加工企业10多家,5家加工企业较为活跃,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其中的省级龙头企业。全县生姜加工小作坊200多家,加工能力大小不一。
3.品牌现状。xx生姜先后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中国名优硒产品”“湖北老字号”“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范围内现有知名品牌两个,其中“凤头姜”商标由xx县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于2000年10月21日正式注册,后转让给湖北凤头食品有限公司。“xx姜”由xx县姜产业发展管理协会申请注册,现有13家符合生产条件、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加工实体使用该商标。
4.销售情况。xx生姜主要销售产品为原姜销售,约70%原姜销往恩施周边县市及湖南、重庆、四川、广东等省市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约1.3万吨。剩余原姜主要被用于加工成糟姜销往恩施、宜昌、武汉、重庆、张家界、常德、吉首等周边城市。此外,原姜还被用来制作糖醋姜、糖姜片、姜粉、姜油、香辣姜、姜汁、生姜调味酱、生姜果脯、姜汤及生姜足浴粉等产品出售,但产量较低。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生姜是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市场前景广阔。xx生姜因其品质优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受困于各种原因,我县生姜产业发展落后,生姜产业化依旧处于萌芽阶段。
1.产业布局尚未起步,市场开拓长期滞后。一是地理位置影响,xx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长期交通不便,农业产业发展存在天然制约因素。县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生姜种植主要依靠人工劳作,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率不高。二是思想观念落后,种植个体户、销售户、合作社法人、企业经营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销售理念保守,市场开拓精神不强,主打特色产品单一长期没有变化,如:xx特色产品——糟姜,口味单一,逐渐不能适应人们口味的变化,市场份额逐年萎缩。三是产业规划不及时,xx县生姜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政府引导力量不足,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户和企业自身发展,xx生姜市场未形成合力,对外竞争不强。
2.科学种植水平不高,规模效应难以体现。一是种植技术规范不统一,缺乏科学系统培训。生姜种植包含晒姜选种、浸泡消毒、催芽、遮阴、
某县生姜产业调研报告
本文2024-01-07 19:31:3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4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