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为企业发展献良策(关于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建议 )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3-12-25浏览:2179下载295次收藏

生态优先  政策为向

依托资源  变废为宝

综合谋划  效益为本

----关于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建议

邵彦雄  甘肃润川瑞景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3年12月8日)

甘肃润川瑞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润川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为甘肃广宇丰华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划转润川集团后更名而来,公司注册5000万元,目前形成债权债务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11日,公司以养殖技术的研发及技术咨询服务、销售家禽、生猪、农牧项目建设、企业管理服务、苗木、种植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资产总额171.18万元元;(其中:其他应收款37.76万元元,已建工程66.97万元、无形资产66.45万元),债务4019.73万元。

公司面临巨额债务风险和已流转的土地资源荒废闲置近四年多,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必须谋求能够破局的项目,化解债务风险,助推企业良性发展。根据瑞景生态业务范围及区域优势条件,建议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支持力度,建议公司业务以生态修复及土地资源综合整治为主线谋划综合性、盈利性项目,例如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设施农牧业、光伏农业、光伏养殖、光伏药材等,带动区域建材产业、环保产业、种植养殖业的协同发展。

一、项目实施背景

白银市平川区地处甘肃中部、黄河上游,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区内各种矿产资源富集,以煤炭、陶土资源为主要的重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为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煤炭资源已濒临枯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基已迫在眉睫。

根据甘肃发展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围绕发挥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坚持分区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建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转变,努力打造生态安全大屏障。白银市平川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甘肃省生态环境较脆弱区域、甘肃省生态重要性中等区域,需切实发挥其重要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平川区砂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富集,但由于历史以来当地老百姓为了私采砂石中的少量黄金及铁精粉,导致生态破坏极其严重,掠夺性、破坏性、无序性的私挖乱采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和环境破坏,为此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

二、项目实施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0月25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

①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包括责任人灭失、自然灾害造成等)的生态保护修复。

②社会资本可通过以下方式在生态保护修复中获得收益: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对投资形成的具有碳汇能力且符合相关要求的生态系统,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通过经政府批准的资源综合利用获得收益等。

③社会资本将修复区域内的建设用地修复为农用地并验收合格后,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优先用于相关产业发展,节余指标可以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将自身依法取得的存量建设用地修复为农用地的,经验收合格后,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其在省域范围内占用同地类的农用地。

④按照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及其工程设计,对于合理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河道疏浚产生的淤泥、泥沙,以及优质表土和乡土植物,允许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纳入成本管理;如有剩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处置,并保障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合理收益。

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6月22日公布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22〕75号):

①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包括责任人灭失、自然灾害造成等)的生态保护修复。

②社会资本投资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工程总承包(epc、epc+f)、授权—建设—运营(abo)、流域治理+片区开发等模式。通过“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对政府批准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获得相应收益。对投资形成的碳汇、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由政府进行交易后按协议获得相应收益。

③市、县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择优引入社会资本,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依法依规确定参与模式、投资回报方式及标准、差别化管理机制,确保社会资本进得去、退得出、有收益。

④.社会资本投资修复并依法获得的土地使用权等相关权益,在完成修复任务后,可依法依规流转并获得相应收益。对社会资本投入并完成修复的国有建设用地,拟用于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在同等条件下,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在公开竞争中具有优先权。

⑤修复后作为林地、草地或湿地的项目,可根据国家碳汇排放及交易制度,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逐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交易量。

⑥按照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及其工程设计,对于合理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河道疏浚产生的淤泥、泥沙,以及优质表土和乡土植物,允许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纳入成本管理。如有剩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处置,并保障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合理收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标准等文件。

4、《白银市平川区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

5、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关于计划实施交通建材高质量发展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突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布局建设一批千万吨级大型精品砂石示范性绿色矿山项目,大力发展改性沥青、固废利用等交通建材产业,发挥交通企业发展“黑白料”保供稳价行业担当,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区域内砂石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链发展,推动省内沥青、砂石料及固废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砂石产业绿色发展。依托全省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建设形成“兰州中心辐射,陇中、陇东、陇南补充呼应,河西连成一线”的砂石料产业网。鼓励大型机制砂石企业通过跨区域发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大力推进砂石矿山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开采,提升机制砂技术创新水平,研究推广河道航道疏浚砂、库区淤积砂综合利用。

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国上下大力整治环境生态突出问题,保障良好的人居环境,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原则和背景下,平川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平川区虽然地处黄河上游,但由于区内大部分地区以土质、砂质的丘陵、沟壑、茆梁为主要地质地形,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干旱少雨,环境问题出现恶性循环现象,在此情况下,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能够有效遏制日趋恶化的环境现象,能够将贫瘠的沟壑毛莨、丘陵改变为平整的土地良田,同时能够高效利用砂石等弃土资源,为全区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

四、实施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是全区的大事、要事,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要使项目落到实处,必须成立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全面监督指导及各职能部门、专业部门监督配合下的项目指导监督联合体主体和以国有企业牵头、乡镇企业和村集体企业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联合体主体,必须吸收社会资本方及央企国企、五百强企业、科研设计等技术服务性机构的参与,通过项目合作引进更多发展所需的“候鸟型”人才,才能实现环境生态修复下的资源高效利用,发展能支撑平川区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的产业集群。

1、由国有企业润川集团牵头,国土、水务、生态、各职能部门、乡镇村政府部门配合指导,开展全区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邀请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规划文件及项目实施先后范围。

2、由国有企业润川集团牵(或以地方国企、资方、设计单位等成立的spc公司)头负责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项目科学论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发改部门进行研究评审,核准项目,引入大型生态治理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实施。

4、项目分阶段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并经相关部门验收。

5、阶段性平整好的土地政府根据相关产业发展进行项目开发。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①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可以通过增减挂钩的办法将城区周边土地申请变更为工业用地,为平川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富裕的工业用地指标可以进行市场交易,增加经济效益。

②能够有效利用砂石等弃土资源,发展建材产业

依据《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甘政办发〔2022〕61号)政策,可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砂石料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延伸产业链,从经济角度能够代替煤炭资源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从全国建筑砂石行业现状及生态环保政策来看,建筑原材料砂石已属于紧缺资源,各地由于缺少天然砂,而转向机制砂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来解决砂石料紧缺的情况,而平川区推行以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及土地整治改良下的砂石利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也能达到资源高效利用,主业是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环境生态修复,副业是资源利用扶持新产业的发展壮大。

③根据国家碳汇排放及交易制度,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能够有效增加林地及草地面积,可根据国家碳汇排放及交易制度,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逐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交易量。

2、社会效益

①能带动其它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旨在环境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打造高标准农田,但新增土地需要改良,结合全区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战略布局,可发展有机肥项目,用有机肥改良土地,实现土地绿色、环保、肥沃。平整好的土地可发展农业、畜牧业等,真正实现项目中有项目的综合性开发目的。

②能支撑园区发展,实现全区完全开放性发展战略。平川区交通便利,居于宁夏、内蒙、青海、陕西等省地理交汇之中位,座中连四,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京藏高速、g109、s308和s209穿境而过,白宝铁路和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铁路贯穿全境,中兰客专、g341、g247、s224、s103正加快建设,区乡公路四通八达。但要实现全区与周边、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低成本商贸流通往来,带动全区各大产业的发展,必须配套实现公铁联运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平川发展的关键性项目)。铁路若从平川区经济开发区南区经过,建设公铁联运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用地是核心问题,开发区南区周边以基本农田为主,工业用地指标很难得到批准;同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产生的大量砂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作为主要外运货物,用以支撑公铁联运现代综合物流园。

3、生态效益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改工程项目能够从全区区域范围综合整体规划,根治历史遗留生态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尽可能的形成大区块连片整治,整治标准以高标准农田为主线,对于除黄河一、二级支流之外的小型沟壑、沟渠进行整治回填成土地,解决暴雨时期洪水漫流冲刷破坏环境耕地问题。大区块连片整治成高标准、平坦的土地,也可以根据地形地质特点整治成梯田,这样以来对于历史遗留的采坑、沟渠进行了彻底回填复垦。

4、投资估算

全域生态治理项目,采取平田整治+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等综合性项目开发利用的模式,暂估治理面积为13.8万亩,整治修复费用按10万元/亩匡算,治理费用共计约需138亿元。预计整理后的实现13.8万亩良田,同时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砂质弃土预计也可产生一定的价值(全部用于整治与修复工程预算费用);另外项目可争取国家省市区补贴6.54亿元(4700元/亩)。

治理区域砂石料含量以30%(实际在70%左右,挖深20m)的出砂率预估,可产生5.5亿方砂石料,售价以30元暂估,可产生165.7亿元的营收;砂石料中蕴含的砂金品味按0.02g/m3成品砂暂估,预计可产出1.1万吨。

5、项目意向合作方

经过沟通,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等央企和上市公司均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向。

我为企业发展献良策(关于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建议 )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