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重温兵团历史弘扬兵团精神党课讲稿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23-11-22浏览:2641下载159次收藏

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形成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是兵团人,今天我想利用上党课的机会与大家一起来共同回顾兵团人的屯垦戍边历史,学习重温一下我们兵团人的兵团精神。

“大军十万出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新中国成立之初,遵照党中央指示,进疆解放军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事业。68年来,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将青春热血洒在天山南北的亘古荒原,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历程: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王震率领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六两军挺进新疆。进疆官兵一到驻地就开始进行生产。1950年,新疆军区命驻疆部队参加大规模生产建设。1952年2月,毛泽东同志向驻疆部队发出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十万大军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头,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在荒原戈壁上垦荒造田、大兴水利,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从1950年春开始,进疆官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到1953年,便开辟了32个军垦农场,不仅解决了部队用粮困难问题,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支援地方,稳定了新疆的经济。同时,驻疆部队还创建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水磨沟火力发电厂、苇湖梁火电厂、新疆第一水泥厂、新疆第二水泥厂、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等新疆第一批近代工业。到1953年,全军共建立工业企业76个,工业总产值达4257万元。

在此基础上,为使十几万驻疆部队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在新疆屯垦戍边,1954年8月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批复同意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公布了《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命令》,新中国第一个生产建设兵团诞生。兵团由进疆二、六军大部,民族军改编的五军大部和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的二十二兵团组成,下辖十个农业建设师、两个生产管理处、一个建筑工程师、一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

兵团成立后,推动了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巩固了西北边防安全。

兵团成立初期,党政工作受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领导,生产管理工作受新疆省政府有关部门指导。

195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农垦部,农垦部统一管理全国的国营农场,兵团成为农垦部管理的最大垦区,相关业务受国务院农垦部领导,党政工作则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领导,形成农垦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的模式。

1954年,为加快新疆发展和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大批农副产品,兵团决定加速国营农场建设。本着“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的原则,兵团团场大都建立在荒原戈壁和偏远山上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1957年至19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重温兵团历史弘扬兵团精神党课讲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