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卫健委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质量发展市考指标
2023年,我委承担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截止11月13日,全区共有5425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08名,占比70.19%,位列全市第一。
(二)卫生重点工作
1.医改工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实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分别与市一院、二院等合作构建普外、内分泌等专科联盟12个。1-10月份,上级医疗单位共计下派专家107人次,上转患者1202人,下转患者620人。
2.老龄健康工作。一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免费专项培训。至8月底,超额完成市定5000名老人的免费培训任务数。二是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创建。市第五人民医院等10家单位高质量完成省优秀医疗机构创建任务,共有12家单位获得省优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称号。三是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全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8084名,至9月底,共为84509名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超额完成上级要求的71.5%的任务数。四是国家、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作。在长江路街道的左庄社区,王家营街道的星光社区、营东社区以及丁集镇的丁集村、棉花镇的大福村,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工作。9月份,长江路街道的左庄社区获国家级友好型社区光荣称号及王家营街道的星光社区、营东社区获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在省卫生健康委公示。
3.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市卫健委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做好“健康xx”智慧项目,对我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服务平台进行更换升级,将于12月底完成安装部署。
4.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制定《淮阴区新冠重症感染医疗救治意见》,依托市五院、区妇幼保健院组建专家治疗团队,分片包区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确定市五院为我区重症定点救治医院,全面做好床位扩容,扩容后重症救治床位96张,配置监护仪可转化重症床位232张;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设立区120急救站,南陈集、渔沟、刘老庄、中医院分站“一站四点”急救网络,配备25辆救护车,其中负压救护车10辆,成立重症病例转运专班,确保重症病例及时转运至救治医院。二是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配足配齐抢救设备、药品,确保处于应急状态,及时处置急危重患者;制定推荐储备药物清单,加强药物储备,确保满足临床需要;保持与药品供货企业畅通,杜绝出现药品断供现象。三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506人次。
5.基层卫生工作。一是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扩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规模,从xx市第五人民医院、xx市口腔医院、淮阴区妇幼保健院遴选了167名专科医生,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下沉到基层,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共同组成“全专联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增强专科服务可及性。设立30个“二三级医院专家工作室”,开展专家坐诊、教学查房、上门随访,截止目前,专家工作室已累计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目前,全区共有16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54名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区4个街道、9个乡镇全覆盖,共计签约105342户、415893人,普通人群签约率55.87%,续签率88.02%,重点人群签约率78.65%。与医生本人签约的居民有1000余人。二是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推进南陈集、渔沟、刘老庄、丁集4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提档升级,分步实施十大中心建设,建成刘老庄、丁集、南陈集3个内镜中心,南陈集、刘老庄、渔沟3个血透中心。完善妇女儿童、接诊分诊、中医诊疗等其他功能区建设。三是村卫生室建设。对照服务能力标准,今年新增5个甲级村卫生室。
6.中医药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服务水平,年内建成3个3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2个4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2个5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
7.卫生人才科教工作。一是全面推行“县管乡用”政策。积极开展“县管乡用”人员招聘工作,2023年共拿出6个招聘计划用于招聘麻醉、影像等专业人才。二是积极开展人事招聘工作。优化人员结构,年内共计新补充170名卫生健康人才,其中基层卫生人才93名。三是新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6人,4名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班,赴省市区医院进修培训102人,获市级自然科学研究计划(联合专项)卫生健康类项目2项,获xx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项,获2023年度xx市自然科学生命健康专项软课题立项14项。开展了实践技能培训15场次,考核4场次,培训人数1200余人。3人获淮阴区政府表彰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8.人口家庭工作。做好2023年为民办实事普惠托育项目,年内,新增xx市天山托育机构、淮阴实验小学幼儿园淮阴小学分院为为民办实事普惠托育项目。目前,两家托育机构均已通过市级评审验收。
9.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传染病防制工作。至目前,发生法定传染病4632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发生公共卫生事件10起,均进行规范处理。二是免疫规划工作。1-11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免疫规划类12种疫苗常规接种133843人次,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50276人次,接种狂犬病疫苗50437人次。
10.爱国卫生工作。一是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淮阴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施方案》,对各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复审任务和具体职责进行明确。成立2个督查专班,对城区4个街道开展每日督查。截止目前共印发简报26期,交办674个点位,涉及1662个问题。二是健康xx建设。年内,新创省级健康促进医院1个(xx市第五人民医院),进入省级复审阶段;新创省级健康村4个、健康单位3个,已网上申报等待省级验收。三是基层卫生创建。至11月10日,徐溜镇、三树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工作通过国家暗访组检查;长江路街道办杨井村等31个省级卫生村和渔沟镇西河村等3个市级卫生村创建工作,等待上级复审。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专联合”被国家卫健委简报推介
淮阴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改革做法日前被国家卫健委简报、2023年9月21日《卫生健康工作交流》(第196期)推介。
1.强化政策支撑,扩大队伍,全力保障服务品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扩大家庭医生队伍规模,建立家庭医生登记备案制度,从二三级公立医院遴选 167 名专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登记备案管理,并将遴选的专科医生通过分片包干的方式下沉到基层,和基层全科医师组建“1+x”全专联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努力满足当地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今年以来,团队已累计服务基层群众3000余人次,举办健康宣教活动69场次,受众3680人次,重点人群健康指导咨询2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签约获得感、满意度。
2.注重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签约服务从固定周期向灵活周期拓展,由管慢性病向慢性病和传染病共管拓展,鼓励由团队签约向个人签约拓展。
3.突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强健康全程管理。鼓励下沉专科医生在基层设立专家工作室,增强专家与基层群众的“黏性”。目前已设立 30 个“专家工作室”,累计服务群众 1200 余人次。做好全程服务管理。主动公开 161 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联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目前,全区共有16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54名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区全覆盖,共计签约105342户、415893人,普通人群签约率55.87%,续签率88.02%,重点人群签约率78.65%。
(二)深度融合型区域医共体实体化运行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xx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通过组建深度融合型区域医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江苏学习强国平台、《xx日报》一版头条予以报道。
1.扛起公立责任,昂起区级“龙头”。推动xx市第五人民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坚持人才立院,技术强院,服务兴院,丰富内涵,提速发展。运行一年来,实现门急诊99.46万人次、住院3.31万人次,该院开展的多例心脏大血管手术填补了苏北县区医院技术空白。
2.探索深度融合,挺起基层“脊梁”。五院向王兴等5家成员单位选派全日制挂职业务副院长,并组成5个业务指导组,分别负责5家单位的坐诊、查房、手术等业务指导工作,开展“无偿输血”式帮扶,提升基层“造血”能力。
3.统筹资源配置,开辟绿色“通道”。基层医疗机构对接五院的远程会诊、心电诊断、检验等几大中心,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远程诊断出危急重症后,可紧急联系五院开通绿色通道,让患者得到快速救治。自2022年8月份运行以来,五院专家团队共在5家成员单位服务就诊百姓14000余人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专业医疗服务,获得群众广泛点赞。
(三)入选江苏省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着力在做实基层首诊、做强基础医疗、做优健康服务上下功夫,推动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保障城乡居民就近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成功入选江苏省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全省仅8个县(市、区))。
(四)xx市第五人民医院成功挂牌扬州大学附属xx医院
8月26日,扬州大学与xx市第五人民医院战略合作签约暨扬州大学附属xx医院揭牌仪式在淮举行,双方将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卫生事业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工作。2024年,持续推进以市第五人民医院牵头的区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帮扶袁集、王兴、古寨、杨庄、码头5家成员单位提升能力建设。提档升级南陈集、渔沟、丁集、刘老庄中心卫生院4个农村区域医疗中心。
(二)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2024年,力争建成1家5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
(三)进一步推进普惠托育项目建设。2024年,拟新增2个为民办实事普惠托育机构,新增100个以上普惠托位,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机构覆盖面。
(四)进一步做好基层创建工作。2024年,拟新创省级健康镇1个、国家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20个、省级健康村6个。
(五)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结合乡镇优化布局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对全区基层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目前,淮阴区共有22所独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9个乡镇和4个街道。对于发展前景薄弱、服务人口少的非建制镇卫生院例如古寨、西宋集等卫生院探索转型为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或托管敬老院等模式的护理院,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在主城区西坝、长江路富康城、杨井等人口居住密接区域,规划建设集“医疗服务、社会养老、术后康复、安养保健”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主城区30万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六)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体化运行区域医共体建设,把整合后的基层机构全部纳入xx市第五人民医院、市口腔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在保证其服务功能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转变思路,推进基层重点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通过“全专联合”团队积极邀请下沉专家加入特色科室的共建项目,错位发展,打造一院一品牌。做好三四级手术备案制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给基层松绑。
(七)进一步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区为单位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绩效总量,统筹使用好“县管乡用”编制“周转池”,统筹兼顾编制内外人员平衡,重点向基层或边远地区倾斜。持续完善具有“淮阴特色”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2024年,拟新补充各类卫生人才100名。
卫健委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本文2023-11-15 18:29:04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