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常之中 微芒不朽雕塑校区:苏晓宇
庸常之中 微芒不朽
雕塑校区:苏晓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雕塑校区的苏晓宇。站在这里让我想起了刚工作时的自己,每次我都是坐在台下仰望台上的熠熠星辉。青云之路,跬步可阶,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我也终于能够站在这个光荣的演讲台上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庸常之中 微芒不朽》。
我是万千教师中的一员,是璀璨银河中的一颗微星。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没有豪言与壮语,亦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有对工作的尽心,对学生的关心,和对教育的爱心。
咬定青山,传道授业
2013年秋,当我第一次踏入雕塑校区的大门时心里充满了忐忑,我是学国画的,雕塑校区是做雕塑的呀。雕塑校区的雕塑与我接触过的现代雕塑不同,是中国传统玉雕。我画的是仿宋花鸟,虽说一个立体一个平面,二者看似无关,实则都是以传统白描为造型基础。到校后我很快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这个共通点,这使得我能在半学期内就理解了我校独有的六步教学法。从基础的刻刀制作,到打泥、板泥、拉泥,整泥三基础,再到图纸绘画与泥塑雕刻相结合,我努力练习,精益求精,一学期后就正式成为了泥塑教师。
能雕不代表会教,三尺讲台才是我真正的战地。面对学生,我总结前辈经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组织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条理清晰地教会学生雕什么,怎么雕。我们的学生相对普高学生基础知识略微薄弱,但生材贵适用,物各适其天。他们勤奋努力,热爱传统文化。所以我传授知识,教授技法,侧重训练,更重视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蝙蝠,谐音“遍福”,是我校二年级必学内容。二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泥塑学习之后对精美的玉雕有了更多的学习热情,但由于一年级多以弥勒佛五官这类大件泥塑为主,虽然有基础,但对于飞翔于天际的灵巧瑞兽,学习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的,尤其是蝙蝠尺寸小刀法精,对与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我将蝙蝠的刻法总结成顺口溜,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再有顺口溜加持,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个学习内容了。每到期末,我还会根据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带领他们进行创作,将学习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刻,虽然这还是一件用普通黄泥刻成的东西,但这件作品展示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铺石以开大道,筚路以启山林。学生要通过我的课堂打好基础,更要探索未来。如今这个时代在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变,我的教学更要变。在担任一线泥塑教师的十年,我不断充实自己,扎实基本功,完成备课之后练习创作,通过网络和线下市场了解玉雕发展新风向,帮助学生们了解市场规划未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日常积累成为了我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也成为了学生们走向未来的铺路石。
疾风劲草,立德树人
从到校初,我一直担任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从刚开始时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我迎来送往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初为班主任时,我希望以一种对等的身份和学生们相处,但是他们却让我真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有的时候他们别出心裁的小错误甚至能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菩提老祖要对孙悟空说那句话,徒儿,如果你日后闯了祸,不要说出为师就好。但是我已经是一名班主任了,我必须做好。我通过观察老班主任带班和假期培训,一点一滴学习如何做好班主任。对于学生我秉承初心,将心比心,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我通过课堂学习拉近与他们的距离,通过每天课后总结和日记分享见闻,走近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了解他们的性格与喜好,困惑与迷茫。刚开始学生在面对一个年龄比他们大、站的比他们高的老师时,总会有些隔阂,但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后,小苗苗们总会成长。
回顾十年耕耘,点点滴滴,都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永远也忘不了刚接班的第一个返校日去网吧找学生;忘不了炎炎夏日柳树下军训;忘不了晚寝查寝看到同学们还在小台灯下刻泥塑、画白描;忘不了凛凛寒朝的每一个早操;更忘不了一棵棵成长的小苗子在顺利实习后发给我来的报喜信息。
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更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我的学生天赋异禀,大器晚成,我在用真诚去守护,用爱心去浇灌,从容不迫,静候花开。
庸常之中,微芒不朽。我明白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万千教师中的一员,追梦路上,我有迷茫、有坎坷,有晨星相伴,有银月唱晚。有山穷水复时,亦有柳暗花明处。庸常之中 微芒不朽。我心存希冀,所以目有繁星。心之所向,素履所往。云蒸霞蔚,一苇以航。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庸常之中 微芒不朽雕塑校区:苏晓宇
本文2025-05-05 03:43:58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