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局系统“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作风转变”排头兵
深学细悟 谋定而动
争当局系统“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作风转变”排头兵
老师们:
作风彰显党性,作风关乎民心。2022年2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瑞峰同志在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上强调,做新时代的好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在持续抓好作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夯基垒台、接续发力,推动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
为了实现提高教科研训品质品位,助力西宁教育高质量发展。自年初以来,我院高度重视能力与作风建设,始终把能力与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能力与作风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省十四届党代会精神,对全院教师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作风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院教师能力与服务水平、作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今天,我主要围绕强化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同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直面问题、正视不足
上半年,虽然我们围绕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讲,仍有个别老师对教科院的相关规定、相关要求置若罔闻,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是精神状态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是发展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思想懈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整体工作的推进。主要表现在,有的老师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效率不高,眉毛胡子一把抓,昏天黑地,忙而无效,不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有的不守规矩,重大事项不请示、不报告,擅离职守、自由散漫;有的我行我素,对相关纪律规定视若无睹;有的自律意识不强,做事不积极,精神萎靡不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想法,对工作应付敷衍,效能低下;有的思想狭隘,站位不高,只管自己不顾全大局;有的执行不力,教科研训的创新意识欠缺,方式方法不太恰当,工作中被动应付、消极应对,推推动动、不推不动,在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战面前等待观望、碌碌无为;还有的老师说了不办,定了不干,安安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讨价还价。
以上种种现象,都是当前我院党员干部及老师们身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也是影响和困扰我院教科研训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今年年初以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针对教科研训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及需求,纵深开展“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设计、西宁好课堂、“6+3”联点帮扶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并着力制定评优评先及年终考核办法的制定,目标的实现也好,承诺的兑现也好,任务的落实也好,最终靠的是人,最终靠的是干,如果每个老师都拖拖拉拉、浑浑噩噩,那所有的目标和蓝图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二是机关团结的问题。心齐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劲足。一个单位,讲团结是大政治、会团结是真本事、团结好是高水平,一个好的班子首先是一个团结的班子。同时,也必须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大家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班子的团结。经过多半年时间的了解,我也看到了我院各部室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自己资历老、能力强,不把教科院规矩放在心上,认不清身份、摆不正位置,甚至不服从领导、不顾全大局,我行我素、毫无约束,还有的在工作中说“过头话”、办“越权事”,严重影响教科院的精诚团结。
自去年11月以来,在全院教师大会上我也多次讲过,全院教师要做到精诚团结,全院上下要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要识大体、顾大局,既要按照部室任务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儿往一处干,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做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只要班子定下来,集体通过的事项,各部室就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不允许有杂音、不允许说风凉话,当“事后诸葛亮”。
三是担当干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青海教育看西宁,西宁教育看教研。作为一名教育科研人员,如果我们不敢担当,就是没有担当的勇气。经过多半年时间的深入了解,我发现我院个别老师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和所谓的“潜规则”,不讲原则、不顾真理,只讲关系,就是不看事情该怎么做、该怎么干,把个人的利害得失看得高于一切;有的不讲有为,只求无过,在其位不谋其政,责任意识淡漠,碰到难题就躲避,见到问题就推诿,面对压力就
争当局系统“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作风转变”排头兵
本文2023-05-29 17:25:55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