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逃出负面认知的牢笼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3-05-16浏览:2335下载165次收藏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心智模式有两种:

第一,自我实现的预言。例如:“我就是没有数学天分”。既然自认为没有数学天分,也就不会去花时间钻研数学,自然也就不会在数学上有所提高,那么结果也就反过来证明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即“我真的没有数学天分”。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一种非常广泛存在的心智模式,而这种典型的负面认知心理模式将会使我们陷入阴暗的牢笼,难以自拔。

第二,无法证伪的命题:例如假定别人总是怀着恶意的,恶意这种东西,永远无法证伪,不管别人行为多么看上去没有恶意,你都可以从恶意的角度给出解释,即便没法从恶意的角度进行解释,你也可以说他心里怀的就是恶意,只不过行为受到种种其他限制而已。这种心智模式的特点是,无论现实给出的证据如何充分,都没法改变你的认知,导致你永远生活中一个错误判断所形成的牢笼里。

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关键是你怎么看——这个“怎么看”就叫认知。认知从何而来?情况很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情绪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情绪随环境波动是人之天性,认知随之趋于主动积极或是被动消极,都是正常的。可是有一部分人,更容易受到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影响,长时间沉溺于悲观情绪中,甚至到了主动采用负性思维的程度,这就是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

那些抑郁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总是陷入负面认知中。自己的过往,生活的一切,都无一例外进行负面解读:即便很好的事情,也一定能从中挑出不好的方面;而面对坏的事情,则更是变本加厉地将其解读成更坏。

负面思维的害处不言而喻,但有的人却反反复复被负面认知所左右,甚至不被负面认知所左右就觉得很不舒服似的。结果长期沉浸在悲观痛苦之中,即便别人怎么劝说,就要沉浸在苦水中不愿出来。

据传释迦牟尼曾对众生讲过这样的话。当一个人被一支箭射中的时候,他其实被两支箭射中,第一支箭就是那支物理意义上的箭,这支箭带来是皮肉的痛感。而第二支箭则是心理意义上的“箭”,其源于你想要回避痛苦的期望,跟无法回避的痛苦之现实之间无奈落差带来的“二阶”痛苦——“为什么被射中的偏偏是我?真郁闷啊!”。而这个二阶痛苦才是真正狠的那支箭。其实不仅仅是第二支箭,现实中往往伴随着第三支、第四支、乃至第五支纷纷射来。一个负面事件就会引发认知系统的一连串雪崩。而抑郁症就是这样引发的。

那么我们怎样逃离这种负面认知的牢笼呢?先听下面的故事。

一群英国探险者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冰雪世界里迷了路,大家都非常沮丧,感觉一定走不出去了。有一个队员从背包里找到了一张地图,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图上的文字全是德语,大家谁都不认识。这时队长声称他粗通德语,于是大家将地图给了他。队长反复看了好半天,最终指出一个方向对大家说,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就能找到离我们最近的村庄。队友们问:“你确信吗?”他坚毅地回答说:“我确信!”于是大家就按他所知的方向走,结果真的找到了村庄。村中的人们说德语,他们便拿出那张地图让村中人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那张地图竟然是比利牛斯山脉的地图。然而队长并不尴尬,他说:“我不这样欺骗你们,你们有勇气走出来吗?”

队长的认知是错误的,但他的态度是积极的,一种积极的错误认知指向了正确的方向,调动了积极的行动,达到了胜利的结果。所以只要是积极的认知,哪怕是错误的,也会带来好的结果。更何况我们的认知不一定是错的呢。

罗素说过,“我不会为信仰而死,因为万一我错了怎么办。”对于我们的负面认识,我们也应有类似的态度,既然我们那么讨厌负面认知,唯恐避之而不及,那么我们我什么动不动就沉浸到负面认知之中呢?你也许会说,虽然是负面的,但却是正确的啊。那我告诉你,负面的正确的认知远远不如正面的错误认知给人带来的好处更多。

逃出负面认知的牢笼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