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辛弃疾祖籍地:古狄道西乡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3-03-19浏览:2144下载274次收藏
辛弃疾祖籍地:古狄道西乡 文/马晓春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愿景向天。如果八百年前,辛公弃疾追溯到古狄道西乡(康乐)为祖籍地,那是何等之幸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今山东省 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 ”,与李清照 并称“ 济南二安 ”。祖籍甘肃狄道(今甘肃临洮)。始祖辛维叶徙籍济南,父辛赞仕金,为亳州谯县令,后知开封府。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自北魏以来,境内先后设过蓝川、安乐、长乐、水池、党川等郡县。历史上分别隶属陇西、狄道、洮岷、河州等州县管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要冲、各民族“茶马互市”之活跃区。从事地方史志工作十余载,挖掘史料,考证研究,主编志书,编纂年鉴,成果颇丰。不经意间,却在史书中寻觅到辛弃疾祖籍地为古狄道西乡(康乐)的佐证。如今,县上调研组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和历城区全面走访调研、深入座谈交流、严谨考证研究的基础上,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稼轩书院认定康乐县为“辛弃疾祖籍地”,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主办的“2023辛弃疾学术研究高端论坛”,计划于7月份在康乐县召开。佐证认定,振奋人心,一夜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真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据《济南辛氏宗图》载,生于北宋真宗景德间(1004-1007)的辛维叶,为隋司隶大夫辛公义之子辛亮的十八世孙,自甘肃狄道始迁济南,官大理评事(北宋前期的“本官阶”,相当于后来的八品承事郎,京官官阶),是为济南辛氏始祖。据所藏民国戊子重録《辛氏宗谱》、民国乙亥《菱湖辛氏族谱》之肇周大夫甲公后迁居陇西源流之图所记载,并结合康乐县辛氏后裔所提供的《辛氏起源.世系.族史人物关系瓜瓞解》记述,资料衔接基本一致。其初始祖辛蒲自汉初迁陇西狄道,至隋辛公义之子辛亮,其十八世孙辛维叶于北宋初年迁济南。经六世到南宋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所有谱系资料完整无误,在康乐县虎关乡关丰村范家坪的辛氏祖墓,有汉初从关中以豪族身份迁到陇西狄道第一人的宗祖辛蒲墓、以“世代为将”的辛武贤、辛庆忌(左将军)父子等先祖墓。每年寒食清明,辛家集、临夏、广河及流落在异地的辛氏族人都要来这里祭祖。 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稼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一座丰碑,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康乐县是辛弃疾先祖生活过的地方,济南四风闸村是辛弃疾出生的地方,江西上饶铅山县是辛弃疾终老之地,三地虽相隔千里,却因辛公稼轩紧紧联系到一起。传承文化“根脉”,擦亮时代“名片”,“辛弃疾祖籍地”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扎根人们心底,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狄道西乡,寻踪稼轩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辛弃疾祖籍地的认定,是康乐深厚文化底蕴之浓墨,更是康乐悠久历史之见证。 作者简介 马晓春,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甘肃省第四届地方史志学会理事,甘肃省行政区划与地名专家库专家,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主编出版《康乐县志(1986--2005)》和《康乐年鉴》(2013——2021)8部,编审《中共康乐县组织史卷》两卷,其中《康乐年鉴(2013)》获“甘肃省第十届地方史志成果一等奖”,《康乐年鉴(2019)》获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县志年鉴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方志馆、兰州大学等收藏。在全省地方综合年鉴业务培训班、陇南市党史和地方志系统培训班上作了辅导讲座,参加了第三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暨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系统会议。多篇论文发表于《甘肃史志》《甘肃文史》等杂志,入选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历史学术研究会论丛》,获优秀论文奖,在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暨甘肃历史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学术研讨交流发言。被中央电视台10频道“影像方志”栏目组采访报道。

辛弃疾祖籍地:古狄道西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