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考察通渭县书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3-03-01浏览:2042下载269次收藏
考察通渭县书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2年1月11日,县委宣传部、文旅局、文联、文化馆、博物馆负责人及相关业务人员,考察学习通渭县文旅产业、书画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在通渭县悦心美术馆,调研组参观了书画长廊、江山如此多娇——顾军、张巨鸿书绘毛主席诗词作品巡回展,并与书画爱好者进行交流。

一、基本情况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万人。通渭历史悠久,见证了跨越千年的华夏文明。通渭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历史。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通渭小曲”和“通渭影子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砖雕、脊兽、剪纸等8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通渭资源丰富,构筑了魅力独特的陇中风情。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榜罗会议纪念馆、悦心国际书画村2个景区成功晋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西北第一泉”“陇上神泉”的通渭温泉,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通渭风力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通渭风电基地是全省第三个、陇中地区唯一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另外,通渭境内有古寨堡1500余座,俗称“千堡之乡”和“古寨堡的博物馆”;有着定西市面积最大、植被保护最好,全长300公里、占地面积9.7万亩的华家岭林带;有我国西部面积最大最震撼人心的梯田风景。通渭区位明显,融入了纵贯东西的经济脉络。通渭人杰地灵,孕育了世代传承的耕读文化。通渭历史上人才辈出,东汉时期通渭籍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无言诗开创了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开启了通渭历史文化的第一页。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四川按察使牛树梅、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开封知府王瓒等历史文化名人或以清廉为官流芳至今,或以才华横溢驰名学界。据史料记载,从明万历到清末360年间,通渭共出进士8人、举人102人、贡生338人、文童秀才数以万计,这些文化名人多以能诗善书著称于世。当代有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和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全县自新中国恢复高考以来先后出博士180余位。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集群化发展,形成了“协会牵头、画廊带动”的管理模式。于2013年8月组建了通渭县画廊协会,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书协、美协以上书画创作人员加盟,2015年5月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文房四宝协会和画廊联盟,注册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协会、教育书画协会等13个行业协会,形成了政府、企业、画廊、协会、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局面。目前,全县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县级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1200多人,其中有中美协会员7人、中书协会员44人,甘肃省美协会员82人、甘肃省书协会员98人,前后有800多位全国文化艺术界名人先后来通渭采风。全县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达280万件,有文化企业80多家,画廊装裱店、培训机构及文房四宝销售店800多家,书画经纪人2600人,年书画交易额达10亿元。同时,通渭籍书画经纪人在县外经营画廊280余家,有效促进了通渭与外地的书画交流。

(二)突出市场化运作,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经营模式。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高起点编制了《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渭县全域旅游规划》等书画文化产业规划,积极引导悦心国际书画村内联画廊、外拓市场,形成了“年年有大型节会,月月有名家展览,天天有采风交流”的运营格局。

一是注重承办大型节会。县上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办会模式,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已被纳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被省委、省政府纳入省上举办的重点展会,有效扩大了通渭书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考察通渭县书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