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管办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市监管办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市监管办全力服务我市项目建设,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我市争先创优提供重要支撑,为实现xx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监管办高质量服务得到了许多认可,在一季度全市争先创优评比中我办被评为先进单位,业务分管领导被评为先进个人的好成绩。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工程项目交易额在科学统筹中实现井喷增长。
2022年1月至9月,我市工程招投标交易金额总数为77亿元(法定规模以上64.76亿,法定规模以下12.24亿)。进市级平台完成法定规模项目交易153个,交易金额64.76亿元。其中,住建136个,交易金额56.55亿元;交通10个,交易金额6.72亿元;水利7个,交易金额1.49亿元。公选项目总数419个,交易金额9.31亿元。市级平台以下公选项目交易560个,交易金额2.9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总交易额是去年全年总交易额的3.1倍,交易量是去年全年总交易额的1.36倍。法定规模施工类项目交易金额是去年全年总交易额的3.78倍,平均单个项目投资在4200万元以上,呈现井喷式增长。
(二)专班服务在不断优化中进入新常态。
今年上半年,监管办加足马力,全力保障大监管服务专班实质化高效运转,将服务关口前置,为我市重大项目招标提高超前服务,积极推行项目受理“零跑腿”、过程“零拖延”、服务“零距离”。一是健全集体会商。建立完善重大项目招标方案会商决策机制,重点加强对邀请招标、下浮率招标、专家库外组建、epc项目等特殊项目的论证把关,提升项目招标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保障专班力量。监管办为重大项目招标提供足够的服务保障,克服自身人员短缺影响,派出业务分管领导和业务科长全力保障专班运行。将参与大项目前期专班工作,在项目进场前,主动对接业主单位,详细了解项目概况、招标工作需求等情况,及时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和流程指导等服务,帮助业主单位及时完善招标方案。三是提供优质服务。聚焦交易主体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我市项目交易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项目进场后推行“绿色通道”,全程协助办理各种手续,为项目的公告信息发布、场地安排、公示公告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招标备案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取得新成果。
今年,监管办敢于创新,在核心业务招标备案环节大胆自我革新,不仅设置了三级备案机制,还在小额项目上变事前备案为事后复核,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在备案环节扎实落地。一是小额项目取消事前备案。随着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推进,招标文件取消备案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市监管办先人一步,于今年年初率先在规模以下小额公选项目中试行取消备案。招标人只需完成招标文件编制,即可发布招标公告。同时建立事中复核和事后惩戒机制,明确事中随机抽查项目梳理不低于总量的20%,对事中有异议、投诉、举报的公选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事后将检查情况列入考核。截至9月底,已有419个项目吃到了取消备案的“红利”,从过去的招标文件备案“一事多跑”变为“一次都不用跑”。二是规模项目备案分级管理。制定“两分一集中”招标文件备案制度,根据项目规模和不同类型,实行业务科室、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三级审查审批机制。组建内审工作群,实行线上审批,提升备案业务内部流转效率,招标文件内审由原来2个工作日时限缩短到0.5个工作日。持续制订完善招标文件范本,辅助以业务工作专题培训,不仅提高中介机构起草招标文件速度,而且提升了编制招标文件的质量,大大减少了差错率。
(四)评定分离工作在持续推进中取得新成绩。
监管办为满足我市重大项目交易主体择优的需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环节,鼓励重大项目招标采用评定分离制度,有效提高了招标人的自主权。将评标与定标进行分离,由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将定标权交给招标人。一是规范决策程序,评定分离项目需由“四大办”进行联合会商,后报分管市领导决策。
市监管办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本文2022-12-25 20:12:43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