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垃圾分类问题调查研究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22-11-11浏览:2226下载292次收藏

罗艳 曹超学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垃圾分类现状及其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较高,但垃圾分类的习惯较差、分类知识的掌握有限、校园相关设施不足、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进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以促进校园垃圾分类的进行。

关键词: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4-0193-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相较部分国家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很成熟,而我国垃圾分类回收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垃圾分类意识薄弱[1]。居民垃圾分类自主性较差,没有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2],对垃圾分类缺乏系统性认识。另外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大城市居民展开,针对高校垃圾分类问题的研究还较少。高校人口密集,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比较多,因此校园垃圾分类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目前除了上海之外,全国各大高校对垃圾分类还不是很重视,尽管有呼吁垃圾分类,但是实际实施精细化垃圾分类还是很少[3],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从而为高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概述

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实际发放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问卷采用网上发放和现场发放两种方式进行。在190个样本中男生有85人,占比45%,女生有105人,占比5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为30人、67人、47人、51人、分别占比16%、 35%、 25%和27%。

3?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垃圾分类认识及实施现状

3.1?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

3.1.1?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认识

调查发现本科生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认识较高。有91%的人认为垃圾分类是很有必要的或必要的,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大多数人认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认识还是很好的。

3.1.2?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

调查发现有29%的学生愿意按照垃圾分类手册中的说明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有65%的学生愿意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有5%的学生愿意把能卖钱的垃圾分出来;仅有1%的不愿意对垃圾进行任何分类。这说明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有七成的属于非规范分类。

3.2?大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度及受教育情况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对垃圾如何分类很清楚、基本清楚、不清楚的学生分别有14%、69%和17%。但是当涉及到对具体垃圾进行分类时发现,对可回收垃圾分类有66%的学生及格(满分100分,60分视为及格),对湿垃圾的分类有55%的学生及格,对干垃圾分类有52%的学生及格,而对有害垃圾分类仅有29%的学生及格。这说明学生其实并没有掌握较为扎实的垃圾分类知识。

另外调查发现,有55%学生声称接受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而另外45%则说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

3.3?大学生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37%的学生称自己会将所有垃圾一起扔,有36%的学生则会将能捐的和能卖的垃圾分开装,26%的学生说他们会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根据平时的直接观察,所有垃圾一起扔的学生比例似乎高于调查时学生声称的这一比例。

4?大学生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4.1?大学生垃圾分类习惯较差

根据前述结果,有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也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至少愿意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然而实际情况是有将近四成的学生扔垃圾时不做任何分类。这说明大学生虽然意识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因为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甚至没有动力改变。这是认识跟不上行动的典型表现,而且应该不局限于大学生存在这种现象。

4.2?分类知识的掌握有限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并不全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或教育。另一方面,因为昆明还没有开始实施强制性垃圾分类,所以无论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还是学生学习的角度都缺乏足够的紧迫性。这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投入程度和掌握情况。

4.3?校园垃圾分类设施不足

在调查中有68%的学生认为学校垃圾分类相关设施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校园里设置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但是对于随手扔掉的垃圾,几乎没有人进行严格分类。保洁人员也是统一将两类垃圾桶里的垃圾统一运送到学校没有进行任何分类的大垃圾房。学生们平时在宿舍里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是主要丢弃到大垃圾房。由于目前学校还没有配备相关的精细化垃圾分类设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意愿的学生进行规范的垃圾分类。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称他们会把能捐的东西,例如书本,旧衣服,鞋子等分出来捐掉。这是因为一些学生宿舍楼前设置了捐物箱并明确标注了接受哪些物品。这从正面说明了垃圾分类设施对学生实施垃圾分类的促进作用。

4.4?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

在调查过程中,有56%的学生认为学校垃圾分类制度不完善制约了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目前学校并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所以学生没有垃圾分类的义务。有36%的学生声称会把能卖钱和能捐的垃圾分类,这说明经济原因和爱心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垃圾分类的动力。而学校缺乏相关的制度激励学生实施自愿的垃圾分类。

5?大学生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5.1?学校可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

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高校对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比较少,应该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4]。首先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生产者,因此也可以是垃圾分类的实施者。并且2020年底昆明将开始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阶段,所有大学生都应当具备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及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应该设法提升这些培训的效果。调查中发现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并不理想,因此应当设法改善。比如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公选课或者与学生社团合作,让他们开设相关的宣传活动,如有奖问答、派发小礼物等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请校外相关的专家或政府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5]。

5.2?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学校可以按照国家规范的垃圾分类,完善校园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这既包括垃圾桶的设置,也包括对学校大垃圾房的改造,让它与规范的垃圾分类相适应。此外,考虑到学生宿舍、教室、操场、路边等不同地方的垃圾类型差异较大,可以调整相应的垃圾桶数量比例,并增加一些其他的相关设施。比如除了保留目前各个学生宿舍楼前捐物箱,可以考虑配置网上购物和外卖消费所产生的快递包装和餐盒的初步处理设施。

5.3?健全垃圾分类管理及完善垃圾分类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垃圾分类管理部门[6],专门负责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还要完善相关的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垃圾分类制度,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通过评比优秀个人或者优秀班级进行奖励,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或者荣誉奖励,将垃圾分类与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挂钩,将垃圾分类相关措施写进学生手册[7],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约束,让学生重视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实施还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宿舍楼、教学楼、食堂等安排人进行监督,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每个宿舍进行检查,以班级,学院为单位进行评比,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促使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校还可以组织网上交易平台,交换自己的二手物品,或者是销售自己的二手物品,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减少垃圾的产生。

5.4?合理利用网络平台

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合理宣传,鼓励学生积极投稿,通过学校的公众号等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推送,制定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答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或者答题提问的方式获得积分,该积分可以参与班级或者学院垃圾分类评比,积分高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一定奖励,鼓励学生进行垃圾分类。

6?结语

校园人员密集,垃圾产生量大,进行垃圾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关的制度和设施还比较缺乏,学生尚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因此学校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入手来提升校园的垃圾分类水平。但本次研究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样本量也不大,所提出的建议还缺乏更多细节,今后的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雪芹.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研究[j].科技视界,2013(32):173~174.

[2]薛立强,廖宇婷,王辰月 . 天津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认知调研 [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20(5):50~53..

[3]张予豪,唐?娅,笪文怡,等.校园垃圾分类运营现状及有效机制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4):76~77.

[4]张曼曼.关于改善我国垃圾分类现状的思考:基于对某大学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调查[j].绿色科技,2018(8):111~113.

[5]王?闯. “校園垃圾分类”管理现状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80~82.

[6]贺阿娜,曹勇宏.校园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及建议:以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9):90~94.

[7]孟小燕, 王?毅, 苏利阳, 等.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生态经济,2019(5): 184~188.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垃圾分类问题调查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