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期对温185和新新2核桃品质的影响
郝金莲,杨钰琪,王 茹,杨梦思,廖晨宇,陈 虹,虎海防
(1.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2.新疆佳木果树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新疆 阿克苏 843100; 3.新疆林果树种选育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2; 4.新疆林业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2)
核桃(l.)为胡桃科植物,又称胡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其果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核桃分布,其中以云南、新疆、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为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果树适时采收是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有研究表明,适时采收的南丰蜜橘、猕猴桃、樱桃果实品质较好,贮藏性能较佳。核桃与其他果树、农作物一样,必须达到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而青皮开裂程度是核桃成熟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表明,核桃果实大多数在九月中上旬成熟,但由于每年采收季气温、降水量、积温以及水肥管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具体的成熟日期因品种、地区、气候的差异有所不同,若提前采收,难以脱青皮,种仁不饱满,含油率低,味涩,商品率不高,常形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郑艳芳等研究表明,2007年9月21日至9月25日采收的三台核桃其干质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已基本定型,过早过晚采收对其商品价值都会有影响,此时青皮开裂比例达到7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需求迅速扩大。核桃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主要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大,品种较多,给阿克苏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果农对核桃适时采收知识缺乏科学认识,该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农户果实早采收的情况,常导致核桃产量、品质降低,黑仁率、瘪仁率显著上升,从而影响核桃的经济效益。
为有效避免早采或晚采现象的发生,确定温宿县两个品种核桃适宜的采收期,本实验以新疆早实核桃温185和新新2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核桃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指标进行检测,以期为温宿县核桃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地概况该试验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的新疆林科院佳木试验站,平均海拔为1 103 m,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稀少,年降雨量在42.4~94 mm,蒸发量大,为2 956.3 mm。年均气温为10.1 ℃,极端低温为-27.6 ℃,无霜期为195 d。试验地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约在2 m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0.24%~1.62%,ph值7.85~8.86。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种植核桃的好地方。温185于2020年8月16日开始采摘,每隔5 d为一个时期,共计5个时期。在采收期间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7.42 ℃,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2.7 ℃,日平均气温为20.64 ℃,平均降雨量为0.6 mm。新新2于2020年9月15日开始采摘,每隔5 d为一个时期,共计5个时期。在采收期间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4.15 ℃,最低气温平均值为9.61 ℃,日平均气温为16.00 ℃,平均降雨量为0.1 mm。
1.2 实验设计试验于2020年核桃采收期进行,选取树势良好、无病虫害、生长一致的温185和新新2。温185于8月16日至9月5日,每5 d采一次样,共5次。新新2于9月15日至10月5日,每5 d采一次样,共5次,每次下午18:30开始,每次采集前以果实青皮表面具有明显的细小裂痕为标准,先观测并统计青皮开裂果实核桃的比例,从树冠外围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个方向10个果,共40颗青果,5个时期共计200颗,两个品种共计400颗青果。青皮果采收后进行脱青皮处理,自然晒干,用于后期品质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坚果的纵径、横径、侧径以及果壳厚度,三径平均值为坚果直径。用电子天平(精确到0.01 g)测量坚果的单果重、含水率,并计算坚果的出仁率,出仁率(%)=仁重/坚果重×100。黑斑率(%)=硬壳黑斑果数/调查总数×100。青果开裂率(%)=开裂果个数/调查总果数×100。总糖含量:按gb/t5009.7—2008《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执行。脂肪含量:按gb/t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执行。蛋白质含量:按gb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执行。非金属元素p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金属元素k、ca、mg、cu、fe、mn、zn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单宁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磷钼酸-磷钨酸比色法( f-d法) 进行测定。
1.4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运用excel 2010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均值±标准差,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不同数组间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对两核桃品种外在品质影响2.1.1 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对两核桃品种果实性状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采收期的推迟,两个品种青皮开裂程度也在增大。温185和新新2青皮开裂比例为0~95%,其中鲜果重、鲜果三径均值、干果重、干果三径均值不断增加,此时干物质积累最快。硬壳是核桃坚果重要组成部分,核桃坚果果壳结构与坚果种仁商品品质存在显著相关性。现行国家标准gb7907—1987中规定:优级核桃壳厚≤1.1 mm。随采收期延后,2个品种壳厚逐渐变薄,含水率逐渐降低,温185的壳厚和含水率在9月5日较8月16日相比分别减少了0.13 mm、10百分点。黑斑果率于9月5日较前期呈显著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在8月31日以来有降雨,此时由于进入成熟晚期,青皮开裂比增大,果壳缝合线变松,使其降雨进入坚果内,导致黑斑率的上升。核桃黑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先决条件。10月5日新新2的壳厚和含水率较9月15日减少了0.09 mm和5百分点,以上均由含水率降低引起。新新2黑斑率随采收期延后,逐渐降低,于10月5日呈最低,降幅达70百分点。
表1 不同开裂比例下不同采收期核桃主要果实性状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随采收期的延后,温185青皮剥离在8月16日呈碎屑状,剥离难度较大,直到9月5日剥离青皮呈块状,且难度较小,易剥离。新新2青皮剥离难易程度和温185相同。因此,这些均说明如果采收过早将会严重影响两个品种核桃外观品质,造成一定的浪费和损失。
图1 温185果实青果开裂率及剥离难易程度fig.1 cracking rate of green fruit and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in peeling of wen185
图2 新新2果实青果开裂率及剥离难易程度fig.2 cracking rate of green fruit and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in peeling of xinxin2
2.1.2 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对两种核桃仁色影响
由表2可见,随着核桃的成熟,仁色由浅变深。温185在8月16日核桃仁色较浅,且8月16至8月31均存在部分黑仁现象。9月5日,核桃仁色以琥珀色为主,且无黑斑。新新2在9月15日核桃仁色较浅,随采收期延后,核仁颜色逐渐加深,在9月25至9月30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黑仁现象,在10月5日仁色呈琥珀色,黑斑较少。
表2 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仁色比较
2.1.3 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对两种核桃出仁率影响
核桃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出仁率如表3所示,随着采收日期的推迟,两种核桃出仁率均在呈上升趋势,温185在9月5日达到63.84%,比8月16日上涨了8.61百分点。新新2在10月5日达到了59.18%,比9月15日上涨了6.48百分点,均达到了最高值。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出仁率存在差异,由表3可以看出,经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温185和新新2在5个不同采收期出仁率均存在显著差异(na>fe>zn>cu。
表4 不同开裂程度下各采收期核桃品种温185矿质元素比较
从表4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温185品种的矿质元素检测分析中,p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采收期对温185和新新2核桃品质的影响
本文2022-11-09 22:40:2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