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材料
近年来,市建委围绕建设阳光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的目标,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透明行政、廉洁行政,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全市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占有重要位置。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一直把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水平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反腐治源,建设勤政廉洁机关的重要措施和环节,紧紧抓在手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自觉把政务公开作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主渠道,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这项“软任务”采取硬措施,逐渐使全系统各级管理层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一是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市建委“一把手”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副职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靠上抓;其他副职为成员,协同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委纪检监察室、办公室、人事科、工会及委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委属管理型事业单位也都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员。二是实行政务公开责任制。把政务公开的总体任务分解、细化、量化,明确落实到具体部门、科室,甚至人头,并且纳入有关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业务等“硬指标”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对政务公开不到位的,取消其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通过建章立制,把政务公开推向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去年以来,依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建设行业实际,先后制订、修订了《市建委关于深化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市建委政务公开实施细则》,逐步规范和完善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工作机制,把政务公开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不断探索和丰富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
市建委除机关本身外,还有18个具有不同程度管理职能的下属单位,政务繁杂,涉及面较宽,需要公开的内容也相应较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和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最大化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行政相对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务,全部向社会公开,不留“自留地”,完全透明化。二是实效原则。按照所公开事项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事前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群众至上原则。与群众换位思考,认真研究群众想知道什么?关心什么?最迫切要求公开事项是什么?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开,为群众解惑答疑
。
根据政务的不同性质和内容,划分为法定事项、政务目标、政务进程和政务结果四种类型,因时、因事制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了公开。
&nbs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占有重要位置。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一直把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水平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反腐治源,建设勤政廉洁机关的重要措施和环节,紧紧抓在手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自觉把政务公开作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主渠道,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这项“软任务”采取硬措施,逐渐使全系统各级管理层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一是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市建委“一把手”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副职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靠上抓;其他副职为成员,协同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委纪检监察室、办公室、人事科、工会及委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委属管理型事业单位也都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员。二是实行政务公开责任制。把政务公开的总体任务分解、细化、量化,明确落实到具体部门、科室,甚至人头,并且纳入有关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业务等“硬指标”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对政务公开不到位的,取消其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通过建章立制,把政务公开推向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去年以来,依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建设行业实际,先后制订、修订了《市建委关于深化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市建委政务公开实施细则》,逐步规范和完善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工作机制,把政务公开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不断探索和丰富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
市建委除机关本身外,还有18个具有不同程度管理职能的下属单位,政务繁杂,涉及面较宽,需要公开的内容也相应较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和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最大化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行政相对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务,全部向社会公开,不留“自留地”,完全透明化。二是实效原则。按照所公开事项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事前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群众至上原则。与群众换位思考,认真研究群众想知道什么?关心什么?最迫切要求公开事项是什么?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开,为群众解惑答疑
。
根据政务的不同性质和内容,划分为法定事项、政务目标、政务进程和政务结果四种类型,因时、因事制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了公开。
&nbs
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材料
点击下载
上一篇:政治协商策略下一篇:关于创百县万村无假货行动的经验材
本文2005-11-07 10:25: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186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