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市首届“十佳法官”、共产党员刘忠华
今年2月1日清晨,春寒料峭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金刚村,一位中等身材,和善而透着英武,穿着威严法官制服的中年人,带着几位同样身着法官制服的年轻法官,跋涉高高的山路,来到村里已85岁的原告冯家惠老人家。 “老人家,我是刘忠华,沙坪坝区法院民一庭的。我们专程来,就是为您和您儿女赡养的事情。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啊,你就是刘庭长啊。不晚,不晚,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才找你们法院为我主持公道的。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快过年了,还辛劳你们!”
原来,85岁的原告冯家惠老人有6个子女,儿子陈光耀认为老人对子女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就不愿付老人每月30元的赡养费。不知是看到庭长为这点小事亲自到村里来办案,被感动,被震憾,还是自知理亏,陈光耀忙不停地说:“庭长,我们家这点小事怎么好麻烦你啊!对不起……”陈光耀当场就付给老人今年1年的赡养费。刘忠华开导和教育陈光耀:“不要因为我们是法官,你才赡养老人。老人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养育了我们。赡养老人,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要老……”一席话,说得陈光耀惭愧不已。现在,刘忠华也常挂念这事,托人询问,听到陈光耀孝顺老人的信息,刘忠华的心才渐渐地放了下来。
在刘忠华的文件夹中,保存着冯家惠老人托人写来的感谢信:“……你们为我这个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普通老百姓,年老体衰双眼失明的老太婆主持公道,付出了劳累,花费了心血……”刘忠华把这封信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不是为了表功,而是时时警醒自己和同事:法官是不是人民的法官,人民的心里最清楚!
而像这样的事情,刘忠华每年都要办很多。同事们都知道,从去年以来,刘庭长就给庭里定了一条制度:凡是赡养案件,一律就地开庭审理。一是为了不让老年人受奔波之苦,二是可以为老人节省交通费用,更重要的是现场说法,教育更多的人。
刘忠华,一位在民事审判战线工作了近20个春秋的人民法官,他想得最多的是,人民群众。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就是在最实在的地方做最实在的事!
多么平凡而又掷地有力的话语
“啊,你就是刘庭长啊。不晚,不晚,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才找你们法院为我主持公道的。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快过年了,还辛劳你们!”
原来,85岁的原告冯家惠老人有6个子女,儿子陈光耀认为老人对子女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就不愿付老人每月30元的赡养费。不知是看到庭长为这点小事亲自到村里来办案,被感动,被震憾,还是自知理亏,陈光耀忙不停地说:“庭长,我们家这点小事怎么好麻烦你啊!对不起……”陈光耀当场就付给老人今年1年的赡养费。刘忠华开导和教育陈光耀:“不要因为我们是法官,你才赡养老人。老人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养育了我们。赡养老人,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要老……”一席话,说得陈光耀惭愧不已。现在,刘忠华也常挂念这事,托人询问,听到陈光耀孝顺老人的信息,刘忠华的心才渐渐地放了下来。
在刘忠华的文件夹中,保存着冯家惠老人托人写来的感谢信:“……你们为我这个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普通老百姓,年老体衰双眼失明的老太婆主持公道,付出了劳累,花费了心血……”刘忠华把这封信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不是为了表功,而是时时警醒自己和同事:法官是不是人民的法官,人民的心里最清楚!
而像这样的事情,刘忠华每年都要办很多。同事们都知道,从去年以来,刘庭长就给庭里定了一条制度:凡是赡养案件,一律就地开庭审理。一是为了不让老年人受奔波之苦,二是可以为老人节省交通费用,更重要的是现场说法,教育更多的人。
刘忠华,一位在民事审判战线工作了近20个春秋的人民法官,他想得最多的是,人民群众。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就是在最实在的地方做最实在的事!
多么平凡而又掷地有力的话语
记重庆市首届“十佳法官”、共产党员刘忠华
点击下载
上一篇:任羊成在先进性教育巡回演讲会上作报告下一篇:优秀驾驶员的事迹材料
本文2005-10-24 09:50:00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10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